金台高级中学
金台高级中学金台高级中学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原理,理解实验过程,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知道如何减少实验误差。2、以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 实验条件、实验仪器、或巧用
物理规律,进行新的探究活动。3、培养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原理,理解实验过程,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知道如何减少实验误差。
2、以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 实验条件、实验仪器、或巧用
物理规律,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能力。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并掌握化曲为直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2、保持物体所受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三、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
天平、刻度尺
2、实验步骤
(1)测量:
(2)安装: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 匀速下滑.
(4)操作:
①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电源,取 下纸带编号码.
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①.
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④描点作图,作a-F的图象.
⑤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①和③,作a-图象.
(1)平衡摩擦力
(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实验条件:M≫m.
(4)一先一后一按
(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
(3)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1)实验原理不完善: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M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实验操作步骤
(1)平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时,砝码桶不能拴在木块上。
(2)改变木块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实验过程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块。
实验原理的理解
(1)平衡木块摩擦力后,细绳的拉力即为木块的合外力。
(2)只有满足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时,细绳的拉力才近似等于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
金台高级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