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随波逐浪书家”.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随波逐浪书家”“随波逐浪书家”自幼学书,临近不惑,了无所成,惶愧多多。然近年来于书学一道, 颇有进益, 故作此自述, 与诸君分享心得, 亦用以自勉。王静安《三十自序》有云:“举前十年之进步, 以为后此十年、二十年进步之券,非敢自喜,抑亦自策励之一道也。”我虽不敏,亦怀此念。约三十岁之前, 喜追求意趣, 然而字中无笔, 颇不耐看。字中无笔, 盖由临帖时囫囵吞枣, 不得微妙处。后平心静气, 临王、颜、苏、黄、米诸家行书墨迹, 看一笔写一笔, 甚而写一笔时,看、写往复数次, 虽不能流畅, 却对古人笔法颇有会心。及至独自挥运, 虽行笔如风,亦能不失于简单。又有一晚,忽觉将东坡行书与北魏《石门铭》写到一起,亦碑亦帖,从此行书略有自家体段。亦常作楷, 写欧、写柳总难如意。后受启元白先生影响, 临习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 方知用笔之趣。重新审视唐碑, 能见先前所不能见处, 所谓“透过刀锋看笔锋”也。眼中之点画, 由僵硬变而为柔和, 由沉重变而为灵巧, 由支离变而为顾盼。及至临写之时, 方知先前作楷, 乃由点画“搭建”结构, 而古人楷法, 全在由点画“生成”结构。又,唐碑之结构,人多视之为正,然细审之,其中不乏奇趣。近日临习唐碑, 颇能注意其险绝之处。对唐楷有所会心, 遂极服膺赵子昂。赵氏为真得唐人之笔趣与结构者,欧、颜、柳、赵并称, 良有以也。亦常作草,曾临习《十七帖》《书谱》《自叙帖》《小草千文》诸帖, 乃至近人王瑗仲、于右任。虽字形略带古意, 然作大幅草书颇感艰难。后作大字时,弃“五字执笔法”不用,少用指,多运以肘腕, 乃得笔力, 使转如意。又苦于字字孤立, 行气不能连贯, 乃临习黄庭坚草书数月, 略得用笔、结构、章法相互生成之妙

“随波逐浪书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