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1-10资料.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作者介绍】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注释】①萧萧:风声。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⑤篱落:篱笆。【语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赏析】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 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 开心有趣; 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 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 一种如归故里, 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九月九日①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②, 每逢佳节③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④处, 遍插茱萸⑤少一人。【作者介绍】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 遂为河东人。开元( 唐玄宗年号, 公元 713 — 741 年) 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 乱平后, 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 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 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 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 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体物精细, 状写传神, 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⑶佳节:美好的节日。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⑸茱萸( zhūyú): 一种香草, 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语译】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 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 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 因而时时怀乡思人, 遇到佳节良辰, 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 含蓄深沉, 既朴素自然, 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①中断②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③回。两岸青山④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⑤。【作者介绍】李白( 701 ~ 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 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 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30 卷。【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 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 “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 横夹大江, 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 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⑶至此: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 回漩, 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语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 725 )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 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

古诗1-10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