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疗技术准入
与管理规范
安徽省儿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目录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 1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管理规范 6
儿科肺通气功能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9
儿科儿科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11
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16
儿科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41
儿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 28
儿科神经电生理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33
科血液净化技术准入标准 38
儿科肾穿刺技术准入标准 41
小儿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41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
一、 新生儿室
(一) 布局
新生儿室应有独立的区域,设置床位不少于 6张。需设置接待室、配奶间、 沐浴区、隔离间、有条件者可设置早产儿间。可根据条件选择有陪或无陪管理两 种模式。无陪病区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 3 m,床间距不小于i米;有陪病区实施 母婴同室者,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 6 m2o
(二) 设施设备
1、 基本设施 每个房间至少设1套非手触式的洗手设施及干手设施,及连 续24小时不间断的空气消毒设备。
2、 诊疗设备 暧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输 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监护仪、氧浓度监测仪、新生儿专 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低负压吸引器等。
(三) 技术指标
1、 病人收治范围 ①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上的新生儿;② 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各类新生儿呼吸系统疾患;不需静脉营养的低出生体重
儿;③不需换血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2、 转诊指标 ①胎龄小于34周,出生体重在2000克以下的低出生体重儿; ③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合并器官功能损害的重症疾患;④先天畸形等需外科诊 治者;⑤其他需要转诊的患者。
3、 诊疗技术要求 应具备新生儿复苏术及气管插管术、新生儿氧疗(FiO2 可调)、nCPAF技术、静脉途径建立(含静脉留置)、无创监测技术、蓝光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疾病危重程度评分、出院病人管理等。
二、 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新生儿病区
(一)布局
为独立设置的医疗护理单元病区, 设置床位在20张以上。需设置早产儿室、 隔离室和抢救室,设置接待间、配奶间、沐浴区、治疗间、处置间、仪器间等辅 助用房。
(二) 设施设备
1、 在新生儿室的基础上配备中心供氧设备、中心吸引设备(终端数》床位 数)。
2、 诊疗设备 暖箱和辐射式抢救台》1/2床位数,配备有创呼吸机、血气 分析仪、新生儿专用抢救车等。
(三) 技术指标
1、病人收治范围 ①胎龄32周以上的新生儿;②出生体重在 1500克以上 的低出生体重儿;③各类新生儿常见疾病;④因严重疾病在三级 NICU中治疗后 处于恢复期的新生儿。
2、诊疗技术要求掌握新生儿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外。 还要
求开展以下10项技术中的8项:(1)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RDS (2) ROP 筛查;(3)新生儿换血术;(4)新生儿全静脉营养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6)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7)新生儿常频机械 通气;(8)新生儿高频通气技术、(9)吸入NO台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10)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危重新生儿出院后随访门诊。
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一) 布局
1、 在新生儿病区内设置NICU,床位20-30张,设置6个以上的抢救单元, 实行全无陪管理模式。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 5吊,。提倡设计 单间或家庭式NICU,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12m。
2、 设置化验室。
(二) 设施设备
1、 每一个抢救单元的设备要求 ①新生儿专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护仪每床 1 台;②辐射式抢救台和/或暧箱1台;③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各1-2台;④有创 呼吸机或无创CPAP装置1台。
2、 其它须配置的设备 ①血气分析仪;②能行高频通气或一氧化氮吸入治 疗的呼吸机;③床旁X线仪及X线屏蔽设备》1组。
3、 选配设备 有条件者可选配如下设备:①床旁B超仪;②亚低温治疗仪; ③床旁脑电图机;④体外膜肺;⑤设备齐全的新生儿专用抢救车;⑥其他:新生 儿转运车、新生儿纤支镜。
(三) 技术指标
1、 病人收治范围 (1)胎龄32周以下或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早产儿;
(2)需要机械通气在24小时以上者;(3)窒息、严重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 者;(4)昏迷患儿,频繁惊厥;(5)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6)低血压、 休克、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7)重度贫血,各部位严重出血, DIC,严重 溶血;(8)严重先天畸形(如气管食道痿、胃肠道闭锁,膈疝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