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指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申报、审批而确定的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 2001 年、 2003 年、 2005 年、 2009 年命名了四批世界非物质遗产,其中中国涉及 26项。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 2006 年6月,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518 项。此后, 2008 年6 月又出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 510 项) 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 147 项) 。而各省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 县扩展。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仅列举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1 年( 1项): 昆曲 2003 年( 1项): 中国古琴艺术 2005 年( 2项):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2009 年( 22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10 京剧中医针灸 2011 皮影戏[2]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 年6月,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518 项。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共计 31 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1Ⅰ-1 苗族古歌 2Ⅰ-2 布洛陀 3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4Ⅰ-4 牡帕密帕 5Ⅰ-5 刻道 6Ⅰ-6 白蛇传传说 7Ⅰ-7 梁祝传说 8Ⅰ-8 孟姜女传说 9Ⅰ-9 董永传说 10Ⅰ- 10 西施传说 11Ⅰ- 11 济公传说 12Ⅰ- 12 满族说部 13Ⅰ- 13 河西宝卷 14Ⅰ- 14 耿村民间故事 15Ⅰ- 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16Ⅰ- 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17Ⅰ- 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18Ⅰ- 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19Ⅰ- 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20Ⅰ- 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21Ⅰ- 21 河间歌诗 22Ⅰ- 22 吴歌 23Ⅰ- 23 刘三姐歌谣 24Ⅰ- 24 四季生产调 25Ⅰ- 25 玛纳斯 26Ⅰ- 26 江格尔 27Ⅰ- 27 格萨(斯)尔 28Ⅰ- 28 阿诗玛巢湖民歌 29Ⅰ- 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30Ⅰ- 30 畲族小说歌 31Ⅰ- 31 青林寺谜语民间音乐(共计 72 项) 32Ⅱ-1 左权开花调 33Ⅱ-2 河曲民歌 34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35Ⅱ-4 蒙古族呼麦 36Ⅱ-5 当涂民歌 37Ⅱ-6 巢湖民歌 38Ⅱ-7 畲族民歌 39Ⅱ-8 兴国山歌 40Ⅱ-9 兴山民歌 41Ⅱ- 10 桑植民歌 42Ⅱ- 11 梅州客家山歌 43Ⅱ- 12 中山咸水歌 44Ⅱ- 13 崖州民歌 45Ⅱ- 14 儋州调声 46Ⅱ- 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47Ⅱ- 16 巴山背二歌 48Ⅱ- 17 傈僳族民歌 49Ⅱ- 18 紫阳民歌 50Ⅱ- 19 裕固族民歌 51Ⅱ- 20 花儿 52Ⅱ- 21 藏族拉伊 53Ⅱ- 22 聊斋俚曲 54Ⅱ- 23 靖州苗族歌鼟 55Ⅱ- 24 川江号子 56Ⅱ- 25 南溪号子 57Ⅱ- 26 木洞山歌 58Ⅱ- 27 川北薅草锣鼓 59Ⅱ- 28 侗族大歌 60Ⅱ- 29 侗族琵琶歌 61Ⅱ- 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62Ⅱ- 31 彝族海菜腔 63Ⅱ- 32 那坡壮族民歌 64Ⅱ- 33 澧水船工号子 65Ⅱ- 34 古琴艺术 66Ⅱ- 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67Ⅱ- 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68Ⅱ- 37 唢呐艺术 69Ⅱ- 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70Ⅱ- 39 辽宁鼓乐 71Ⅱ- 40 江南丝竹 72Ⅱ- 41 海州五大宫调 73Ⅱ-4 嵊州吹打 74Ⅱ- 43 舟山锣鼓 75Ⅱ- 44 十番音乐 76Ⅱ- 45 鲁西南鼓吹乐 77Ⅱ- 46 板头曲 78Ⅱ- 47 宜昌丝竹 79Ⅱ- 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80Ⅱ- 49 广东音乐 81Ⅱ- 50 潮州音乐 82Ⅱ- 51 广东汉乐 83Ⅱ- 52 吹打 84Ⅱ- 53 梁平癞子锣鼓 85Ⅱ- 54 土家族打溜子 86Ⅱ- 55 河北鼓吹乐 87Ⅱ- 56 晋南威风锣鼓 88Ⅱ- 57 绛州鼓乐 89Ⅱ- 58 上党八音会 90Ⅱ- 59 冀中笙管乐 91Ⅱ- 60 铜鼓十二调 92Ⅱ- 61 西安鼓乐 93Ⅱ- 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94Ⅱ- 63 回族民间器乐 95Ⅱ- 64 文水鈲子 96Ⅱ- 65 智化寺京音乐 97Ⅱ- 66 五台山佛乐 98Ⅱ- 67 千山寺庙音乐 99Ⅱ- 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100 Ⅱ- 69 武当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