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写校本课程的思考河北武邑中学闫素坤首先来看“校本( school-based )”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 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 即学校自身的问题, 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 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有了对校本( school-based ) 基本含义的理解就不难明确校本课程的编写方向了, 就是基于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和硬件设备条件, 为了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三维目标”而编写的自己的教材。笔者执教的中学坐落于全国级贫困县, 学生及学生家长有着强烈的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正式基于这样的社会压力,学校采取了全封闭式、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为 16 小时,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做题讲题,反复练,练反复”从而达到突破知识难点提高应试技能的目的, 这是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教育现状, 因为这样做各方面的成本最低。这样做虽然可以大规模提高物理成绩但是造成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大量重复、枯燥的习题练习中逐渐消磨殆尽,尤其是一些理科天赋很高的学生受害尤甚。这也必然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动力匮乏、厌学。基于此种现状,笔者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物理组老师着手编写物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并从高一开始, 每周拿出一个课时开展校本教程的教学。下面将一些课程的编写体会分享出来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素材的来源网络信息化时代,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动画片, QQ 聊天刷空间,看网络小说占据了高中生的大部分休闲时间。鉴于此,校本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网络,这样才能贴近学生引起兴趣。案例 1. 如图 1 所示, 这是陕西省文物局微博“汉唐网”上发的一张秦代兵马俑鞋底的照片。细心的网友经过仔细观察狂赞“这是 2000 年前顶级户外运动鞋”。问题 1: 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 这位网友依据什么做出以上判断, 小组讨论给出你的答案。问题 1 学生一般比较容易得出答案,鞋底有密密麻麻地“针脚”可以增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因数。问题 2 :同学们仔细观察鞋底的“针脚”分布是均匀的吗?为什要以这种方式分布呢?同学们可以站图1 起来手拿“兵器”走几步,互相“战斗”体会一下。(可以组织学生在操场以笤帚作为武器来模拟战斗场景) 这一步的分析难度加大, 学生通过走动与讨论也不难分析出结论。前脚掌密集有利于力量的爆发并兼顾耐磨性,后脚掌密集可以增加对湿滑地面的附着力并便于战斗中向后用力以便抢夺兵器。问题 3 :仅仅是一个陶俑,工匠们都如此细心、耐心的制作,秦帝国最后能够统一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请同学们写下对本题的感悟, 课下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找出秦国还有那些先进的技术发明与制度设计并以《秦国何以统一六国》为题撰写一篇论文。本题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维度来设计的, 也许大多数学生写不出像样的论文但是重要的是搜集、思考、写作的过程, 也许个别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而成为将来的战略家也未可知。此类图片、 GIF 小动画(见附件 1
关于校本教材的几个编写方向1111.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