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真情出好诗
马执斌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北魏中山王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率领数十万兵与攻打钟离。梁徐州刺史昌义之督三千将士,环城坚守钟离,形势非常危急。梁武帝派右卫将军曹景宗督众军驰援钟离。钟离之战,梁军根据北魏军队不习水战的弱点,上下同心,各部密切配合,采用坚守疲敌,适时反击,运用火攻等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了自宋初以来南朝对北魏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共歼敌二十五万余人,缴获的粮草器械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钟离大捷,稳定了淮南局势。
曹景宗振旅凯旋,梁武帝在华光殿为他摆宴庆功。梁武帝喜好文学,在宴席上,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所谓“赋韵”,就是分别请诸位大臣选取韵字,然后用选取的韵字作诗。沈约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他以为曹景宗是一介武夫,不会作诗,为避免他出丑,就没给他赋韵。没想到,曹景宗意色不平,要求赋诗。梁武帝明白沈约的用意,就劝曹景宗,说:“卿技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当时,曹景宗已经喝醉,坚持要作诗。梁武帝只好命沈约赋韵。可是,诗韵大都让别人挑走,只剩下“竞”、“病”二字。这两字所以无人问津,因为它们属于险韵。所谓“险韵”,就是以生僻字作韵脚;这无疑增加了作诗的难度。倘若没有驾驭文字的高超本领,即便是文人作诗,也断然不取险韵。然而,曹景宗全无顾忌,乘着酒兴,挥笔疾书,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寥寥四句,直抒胸臆,豪气干云。梁武帝阅罢赞叹不已,沈约及朝贤“惊嗟竟日”。
上述故事见于《南史》曹景宗列传。当年庆功宴上那些文臣的诗作如今已没人记得,而一介武夫曹景宗的诗作却千古传诵。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古人云:“诗以言志”(《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语)。意思是,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又云:“诗缘情而绮靡”(晋·陆机《文赋》)。意思是,诗歌因为抒发真实情感,所以精妙动人。我以为,这正是曹景宗的诗作千古传诵的奧妙所在。
曹景宗是梁朝开国元勋,身经百战。率兵出征,效命疆场,生死难卜,家人送别,儿女悲啼,这很正常。振旅凯旋,万众夹道,吹笳击鼓,箪食壶浆,迎接将士,这也很正常。
抒写真情出好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