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 奥运精神伴我行重工中学 184 班跨越百年的奥运情缘 1908 年, 《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了三个问题: 中国人何时才能派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得到奥运会的金牌? 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那是 1932 年的盛夏,在洛衫矶第十届奥运会上,一个中国选手起跑出发。为了中国的第一次参加。这个东北大学的学子,海上漂泊 23 天,只身赴天涯,他拒绝代表什么“伪满洲国”。而一定要代表自己真正的国家。尽管没有骄人的成绩,但毕竟,中国人已经来了!是的, “中国人来了! ”在洛衫矶的码头上, 华人队伍的欢迎标语就是这句话: “中国人来了! ”那是 1984 年的盛夏, 他一枪射落“零”的纪录, 奥运赛场上第一次升五星红旗、奏中国国歌。那一刻,多少炎黄子孙眼含泪花, 中国人来了!不再是充当绿叶、雾里看花那是 2001 年的盛夏,萨马兰奇先生的一句“北京”,又让多少中华儿女泪如雨下。中华,奥运;奥运,中华,百年的梦想已圆,我们的心情此时无法用语言表达。中国人来了, 不,不仅仅是这样,中国人已敞开国门,更敞开心胸,迎接四海宾朋, 迎接五环的到达。北京 1993 年代表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 2000 年奥运会,与一个伟大人物--邓小平不无关系。北京在 1990 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后邓小平就提出了申办 2000 年奥运会。第一次申办奥运会的北京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北京依然看到了自己的"份量"。在沉默了 5年后, 1998 年 11 月,经中央批准,北京宣布申办 2008 年奥运会。北京再次提出申办奥运会,无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
奥运精神伴我行主题班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