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百姓心声的真实反映!.doc民谣,百姓心声的真实反映!
摘要:本文从一些较为流传的民谣、谚语,来分析当前-•些不正常的补会现象。特别是人们 习惯于用走后门的形式而不是采取正常程序來办事,而干部中的一些腐败的现彖,更是一个 不容小觑的问题。种种现状,引人深思,亟待解决。
关键词:民谣谚语腐败社会风气文化语言学
纵古贯今,民谣、民谚常常是社会风询和政治清明的i种晴雨表,因此,关注当前流 传的一些民谣、民谚,对研究社会现状和剖析一些不正常社会现象,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此为入手,在这方面作些浅近的探讨。
2004年前厉,福建周宁县民间流传一首“三光书记”的民谣:官位卖光、财政的钱花 光、看屮的女人搞光。顺着这首民谣,经纪委调査,周宁县是个人口仅19万的山区贫困县, 全具财政收入仅3000万元,然而这里的具委书记林某却腰缠万贯,据查其涉案金额达600 多万元,占该具一年财政收入的1/5强,(见新华网2004年6月8日报道)。可见民谣对反 映吏治和政风,具有敏锐、尖刻和形象生动特点。
走后门一直是屮国补会里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人用财物去贿赂贪官污吏,以摆脱 法律的惩罚;买官升官,同样如此;官官相护,更是官场屮的“通病”。虽说在当今社会屮, 法治基础更为坚实,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用正当的途径,而是以走后 门、拉关系的方式为主要对策來实现白己的目标,还是社会的一个顽疾。办什么事,无论是 干部还是群众常常是托熟人、找路子、拉关系去办。“上有政策,卞有对策”成了相当多官 员行政、白姓处事的通则,而对策行为普遍化的''挛生兄弟”即是政治腐败。干部队伍屮存 在贪污受贿的现象,从补会上一些流传的民谣就可看出,腐败己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不 怕人心不齐,就怕没有大旗”,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如果走歪门邪道,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就 要受到损害。所谓“立屋要有好梁柱,生产要有好干部”,“车顺道,马识途,就怕赶车的打 糊涂”,我们的事业离不开-•群公正廉明的人民公仆。
下而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社会上的儿则较为流传的民谣,从屮我们可对祉会某些不正之 风,略知一二。
《当官铭》: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稳坐衙门,惟我独尊。前有吹 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來无群众。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 扬之佳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百姓曰:“臭哉此人!”
《官场风情》:出则前呼后拥,警车开道;住则豪华宾馆,服务配套;食则山珍海味,烟 酒全报;去则土特产口,人包小包。工作就是喝醉,联系就是行贿,公关就是陪睡。
只吃不帯,作风正派;乂吃乂带,不算意外;不吃不带,才算意外。你贪我贪全都贪, 贪多贪少都是贪。只要脑袋勿转慢,谁也奈何不了咱;当官靠后台,挣钱靠胡來。真理在 报上,清官在戏台。
《关系铭》:要想重用,拍马就行;欲己晋升,礼拜要動。斯是诀窍,唯吾高明。胡说在乎 多,献媚取决精。善于拉帮派,惯于巧钻营。可以讨喜欢,拿奖金。无办公之辛苦,无出差 之劳神。绒线细细结,清茶慢慢品。人赞曰:“聪明绝顶”。
虽然民谣是一种文学的语言,并不能反映整体的情况,但它毕竟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
现实:贪污受贿、溜须拍马、。
我国社会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一是因为我国儿千年的封建社会人治运作的惯性 力影响;二是法制建
民谣,百姓心声的真实反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