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大表盘,和小表盘,大表盘表示秒数,1圈30S,也有1圈60秒
小表盘为分钟,1圈15分钟
读的时候先读分钟,再读秒,如果是1圈30S,还要看,小表盘有没有过半分钟,如果过了,要加30s
如图,
106 579 808
使用前: 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上紧发条
使用时:分为开始 停止 秒表清零 三步:
1 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指针开始走动;
2 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读刻度;
3 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指针复位.
《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类似水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340m/s。通常υ固>υ液>υ气。与温度有关。
(4)声音传播的条件:. 需要介质
3、回声:
(1)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
(3)回声测距: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测出原声发出声音时间和听到回声时间,则s=v声t/2
4、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及条件
(1)途径: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骨传导)。
(2)条件:A、有发声体;B、有传播介质;C 声音的响度≥0dB; ≤声音频率≤20000Hz。
(3)分贝: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dB)
od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4)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某物体振动20 Hz表示:1S内物体振动20次
(5)频率低于20Hz:次生波 频率高于20000Hz:超声波
练习
1、在敲响大钟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C、大钟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绝,这是因为( )
A、雷在不停的打。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凡是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我们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凡是产生我们可以听得见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4、一位登山爱好者为了估测前面一座山峰与他之间的距离,他用力喊一声,。请你估算他与山峰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
CCA
初二(八年级)物理声现象专题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