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与中国周边热点问题解析
主讲人:
会计系
1
2
当今朝鲜半岛形式解析
二战时,朝鲜半岛被日本战领,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互相竟争,同时向朝鲜半岛出兵。致使南北分别成立了两个政权,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权。后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南北分裂,成为两个国家。由于南北方的政治信仰,政权组织,社会性质,经济模式的不同,以及几十年来的争斗,战争,使的双方成了世仇,摩擦不断,同时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在朝鲜半岛的政治利益争执,朝鲜半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原状,不会出现统一局面。朝鲜半岛仍将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缓冲地带。
3
4
由于朝鲜半岛紧张对峙形势难以根本扭转,任何偶然性或突发性事件都可能导致形势突变,致使半岛统一比人们希望和预计的时间表提前。鉴于半岛走向统一的客观趋势,中国应该把维持半岛现有格局稳定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而把长远目标定位于与半岛统一国家形成良好的安全关系。为此,中国应借鉴历史上与朝鲜半岛的安全互动模式,以新型单向安全保证作为未来处理与朝鲜半岛国家安全关系的长期稳定模式。而中国处理朝鲜半岛问题的现实方案,应在稳定现有格局和为建立长期稳定模式创造条件中进行待机选择。 朝鲜半岛形势错综复杂,朝美历史积怨和制度歧见积重难返,双方围绕核问题展开的政治外交手段一度将朝鲜半岛推向战争边缘。朝鲜半岛问题事关中国重大安全利益,中国应未雨绸缪,增强危机意识,及早准备应对方案。
5
历史上中国对朝鲜的援助
中国历史上粗算起来共有4次援助朝鲜
一次是明朝万历时期,在中国明朝万历二十六(1598),日本丰臣秀吉以武力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转移内部矛盾,遂于1592年4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1592年底,明朝开始派军赴朝参战。邓子龙奉命援朝,次年,明将李如松收复平壤和开城,日军被迫退守庆尚、全罗两道沿海城市,开始与明朝和谈。 1597年初,和谈破裂,丰臣秀吉陆续增兵十四万、战舰数百艘,再次进军朝鲜。10月,朝鲜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大败日军,明军也再次进入朝鲜,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创日军,迫其退守蔚山、泅川、顺天等城。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全面后撤。明、朝联军于后追击,最终在露梁海域歼灭日军万余人,其残部退回国内,战争结束。 在鹭梁海战中,年近古稀的邓子龙奋勇直前,不幸阵亡。朝鲜为之立庙,世代祭祀。
6
VS
丰臣秀吉
邓子龙
胜利
7
第二次
一次是清朝的袁世凯在1884年率领2000清兵分左中右三路和朝鲜军民一起杀入王宫,并击败鬼子兵和开化党,救出了国王李熙。
第三次
鸦片战争后,不可一世的清朝开始遭受西洋列强的侵略。朝鲜同样也是。在日本入侵朝鲜后,清朝为了“保护”朝鲜,派兵进驻。这样就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8
激动人心的第四次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伤心岭”,“血岭”,经过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一场激烈争夺战,名扬天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
简介在1951年8月夏季攻势中,美军对上甘岭983高地的攻击时,九天中仅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6万发,平均每门炮每天350发,也就使得以后如此高的弹药消耗量被称为“范佛里特弹药量”。但在对7731高地和851高地的进攻中,损失惨重而毫无收获,使这两个高地被形象地称为“血岭”和“伤心岭”。
9
10
国际形势与周边热点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