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原东路站出入口监测方案.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工程概况
中原东路站共设10个出入口(其中5号出入口为预留通道,7号口施做临时出口预留远期条件)。、2、3、4、5、6号出入口位于车站南侧,2、3号风道及7、8、9、10号出入口位于车站北侧,均需横穿过中原路。其中6、8号出入口为战时人员出入口。为减小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避免管线迁改,2、3、4、7、10号出入口穿中原东路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段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3、4号出入口平直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段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暗挖段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形式,开挖面设置在车站主体结构内部。明挖段围护结构采用1000钻孔灌注桩,间距Ф1600mm,竖向设置1~2道钢支撑,钢支撑水平间距3。0~4。0m。
车站出入口结构范围内的地层由上向下分别为杂填土、黄土状粉土、粉土、粉砂、粉土、粉质粘土、细砂、钙质胶结。
二、 监测概况
根据设计及现场调查的资料显示,中原东路站10号、7号出入口分别紧邻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地下停车库、河南大学口腔医院,3号、4号出入口分别位于黄河酒店黄鑫源和地质勘查局处,是中原东路站出入口周围环境监测的重点。
三、 编制依据
3。1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原东路站第二分册第三部分主附属结构图;


3。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3。5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四、 施工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4。1施工监测的目的
在基坑施工中,实际施工的工作状态往往与设计预估的工作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差异的程度还相当大。基坑工程的设计预测和预估往往只能够大致描述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围护结构与相邻环境的变形规律受力范围。由于差异的存在和不确定,必须在基坑开挖和支护施筑期间开展严密的现场监测,:
4.4.1监测基坑稳定和变形情况,验证围护结构、支护结构的设计效果,保证基坑稳定、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的安全;
4.4.2提供判断基坑、结构和周边环境基本稳定的依据;
4。4。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4。4。4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基坑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1通过对地表、建筑物变形、围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量测,掌握围岩与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和确保施工安全。
。2经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地层及支护的稳定。
4.2.3对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可应用到其它类似工程中,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五、 监测组织与流程
5。1 监测组织
监测小组人员名单见表5.1。
监测小组人员表  表5.1
序号
人 员
职 务
主   要 职  责

胡正红
项目总工程师
负责监测方案实施,监测数据的分析。

彭江
监测负责人
负责监测方案实施,监测数据的分析.
3
武世泰
助理工程师
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4
赵健
助理工程师
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5
马长成
助理工程师
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6
郝彦东
测量工
监测方案实施
7
于振业
测量工
监测方案实施

张富德
测量工
监测方案实施
监测小组主要职责:
①测控队负责监测方案的安排与实施,包括量测断面选择、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绘制图表。并快速、准确地将信息(量测结果)反馈给现场施工指挥部,以指导施工。
②现场监控量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

信息化施工工艺流程如图5。2-1所示。
图5。2—1 信息化施工工艺流程图
六、测点的布设原则
按照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但以能达到监测目的为原则.
 监测测点的类型、数量结合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监测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但要必须以能保证工程安全为原则。
  为验证设计数据而布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地表及建筑物变形

中原东路站出入口监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bbitco
  • 文件大小682 KB
  • 时间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