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 教案设计
基地学员 吴法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散文对比手法,学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研读,找特点理感情,把握文本,借助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理解文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母亲般的爱和眷恋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的体验和理解;
2、 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和妙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作者介绍
老舍 (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老舍的作品多以北平为背景。
背景介绍
思念故土家园之作。写于1936年6月16日。
北平是北京在历史特殊时期使用的城市名称。北京于1368年首次被称为北平,后来几经更名波折,民市,直至新中国成立,因而,在1928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应该称其是北平市。
二、初步感知、寻找意象
1、 给文章的每一段标上序号
2、 圈出北平中老舍喜欢的事物(请同学来写)
老城墙 香片茶 胡同里的房子 城楼 牌楼 花 菜 果子 …….
3、学生自由浏览全文
三、具体文本分析
第一节:
1、对于“我的北平”怎样理解,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亲切熟悉的感觉
2、“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
作者话语中的真实感情,太少其实是太多,正是由于太多,而无法一一表达出来了。
第二节:
1、“可是,我真爱北平”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的开始会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从上文对北平知道不多、不能一一道来转折而来,唯恐因为知道不多而使人觉得作者对北平的爱是不充分的,作者那么急于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
2、通过朗诵前两个小节,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了4次,请找出。
“说不出。”
3、作者在文中一再强调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的,那这样的感情究竟是深还是浅,为什么?
这四个“说不出”,从各个方面表现出老舍对北平的爱,是情到深处无法用语言表白的体验,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北平的一切已经浸渍到他的血液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
4、那这种“说不出的爱”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向我们表达出来的呢,在文中第二小节找出相关的句子。
类比为母子情谊。老舍先生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从而“说也说不出”。
5、理解“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想北平》 教案设计(基地学员 吴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