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
两宋贾谊接受史研究
姓名:李春云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林家骊
20100301
内容提要贾谊散文、辞赋在文学思想、文章风格、精神品格诸方面对后世文学及士人文化品格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贾谊作品作为西汉文学的典范之一,对于之后不断标举两汉文学为典范的文章改革、文风革新运动而言,尤具特殊意义。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士人风气,两宋散文、辞赋创作得贾谊文启示之处很多。从两宋士人对贾谊的接受中颇能以小窥大,见出两宋对西汉繁荣时期文学的接受和发展,及由此形成的两宋独特的散文风貌与士人文化品格。第一章从两宋士人政治热情高涨与无所为的普遍化;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对个人际遇、自我人生的关注和事实隐患使士人深有忧患意识;两宋三教融合的文化思潮等来描述两宋对贾谊接受独特的文化心理渊源。同时阐述了两宋文人对贾谊救济天下的政治情怀、不畏权贵的自觉批判精神、礼重大臣的政治思想等的尊崇和接受。两宋文人还接受和发展了贾谊以老庄自适,寻求内心平静与精神圆满的心理模式。第二、三章论述两宋散文、辞赋对贾谊散文、辞赋的接受和发展,试图描述两宋文学对贾谊接受的共同性。第二章主要阐述两宋散文对贾谊政论文、史论文的接受和发展,从驳杂多样、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不为空言,切于世事的文学观;雄深雅健好议论的行文风格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总结,勾勒了两宋散文强烈的现实性、哲理思辨性与贾谊散文之间的渊源关系。第三章指出了贾谊辞赋与一般汉赋存在着差异性,阐述两宋抒情、说理小赋在抒情个性化、哲理思辩等方面对贾谊辞赋的接受和发展。此外,以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滥觞,逐渐发展形成的老庄自适、圆融超脱的贬谪士人文化心理模式,在两宋发生由“怨愤6俺的质的变化,表现出宋人以通脱旷达心态审视、接受现实处境的特殊文化品格。第四章,在描述两宋对贾谊接受的整体轮廓的同时,本章尤其注重接受个案的分析研究,指出各个具体审美主体对贾谊接受呈现出的差异性。论述了两宋对贾谊接受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作家如欧阳修、苏洵、苏轼、李纲等对贾谊的接受和新变。欧阳修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力行者,对贾谊的接受具有全面性和纲领性。苏洵自比贾谊,提倡“有为而作约忠暾畚摹⑹仿畚慕辛松钊胂
统的学习。苏轼尤喜贾谊、陆贽之文,其文风深受贾谊影响,并进一步接受和发展了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二赋中发轫的进则救济天下,退则超然物外、寻求“春枝花满,天心月圆”的和谐心灵境界,寻求个体人格高洁旷逸的人生模式。李纲文风雄健,气势纵横,与贾谊所代表的西汉文风一脉相承,明确提出了“托怀鹏鸟乃吾师”,延续和发展了苏轼对贾谊文化心理模式的接受,其超越通达的思想颇能代表两宋文人对贾谊的接受异于其他时代的特色。由于封建集权制度的逐渐加强,贾谊不遇心态成为后世文人的一个类型化心态模式。对贾谊不遇的看法影响了他们在面对贾谊及其作品时的审美接受,故而附录一补充论述了贾谊不遇的历史必然性。附录二从接受角度来具体分析贾谊《鹏鸟赋》一文,论述了贾谊《鹏鸟赋》的流传情况、接受内容和接受方式。关键词:贾谊散文辞赋宋人接受
.瓾,疭琣,,甌,,’甌,.,..琹,瑂瓾琫
,甌.,.,.’“保甌,甋,,疭’.,‘‘.‘‘”.’..疭.,甇
’,疭
致谢生活多艰,犹如一盘变幻莫测的棋局。然而无论多么艰难的棋局,一旦捏子,不到终局不轻言放弃。长达六年的博士生涯,既是汲取知识,提高科研能力的过程,亦是人生的自我涅檗。这一路有低落绝望的情绪,更有日渐坚韧的期盼,既有对生命、人生的迷惘困惑,更有日益踏实的平和宁静。这一路上遇到的诸多人诸多事常常让我心怀感激,永远都难以忘怀。感谢所里的诸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束景南教授、周明初教授、王德华教授在开题报告上提出的宝贵意见,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王德华教授不但点拨论文思路,更提醒我要加强锻炼。尤其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林家骊先生和硕士导师郭丹先生。导师林家骊先生不辞辛劳审阅论文,从论文的选题,具体的写作,后期的修改,甚至论文规范性、段落层次、标点用语等具体细节都一一指点。论文能够最后完成,完全得益于先生的指导。先生学术精深,治学严谨,聆听先生教诲常有迷津识途、醍醐灌顶之感。对于我这样一个愚笨的学生,先生为我费心最多,常常为我着急。虽然我长进甚慢,先生却始终耐心教导,鼓励我要勇于面对困难,从不因我天资愚笨而有丝毫懈怠。很想将论文做到先生所期望的水准,让先生为我骄傲,却常让先生一再失望,唯有将来继续努力。导师郭丹先生,恩师犹如慈父,自我忝列门下,关怀备至。在我到浙大之后,先生仍然一如既往的关心我,倾其所能、不计回报地帮助我。我是一个尤为自卑笨拙的学生,先生教我以自信,勉我以坚持。没有先生的期盼和鼓励,我
两宋贾谊接受史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