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城——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畜牧迂徙,射猎为业, 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70页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背景第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改革的内容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改革的影响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第1课)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第3课) 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东魏北齐宋梁齐陈南朝(420-589 ) 北朝(439-581 ) 西魏 386-534 581 25-220 266-316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背景嘎仙洞: 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之东麓。洞为天然石洞,在西侧洞壁上,共刻有 201 个字,汉字,魏书。它证实了《魏书礼制》所载鲜卑先祖旧墟石室。是鲜卑族拓拔部的发祥地。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探究 1: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北魏崛起的背景、过程各是什么? 1、崛起背景: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2、崛起过程: ◆起源:东北鲜卑拓跋部◆建国:东晋,代国◆重建: 386 年拓跋珪重建代国, 改国号魏,史称“北魏”◆迁都称帝: 398 迁都平成, 399 称帝(一)北魏的崛起 3、拓跋珪改革: 探究 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拓跋珪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拓跋珪改革: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文化上: 实行编户;授田劝农; 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 兴办太学。拓跋珪改革意义: 畜牧经济为主的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为主的定居生活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探究 3: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以及影响各是什么? ◆影响: 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探究 4: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1、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 “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王家范《中国史通论》探究 6: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阅读课本举出该问题导致后果的一个实例。 1、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 避强侵弱”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改革迫在眉睫。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