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松 当代中国小说选读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课程名称: 中国当代小说选读课程代码: 开课院系: 中文系考试形式: 课程论文学生姓名: 袁松学号: ********** 专业: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题目 123总分得分一、下列题目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 、具体要求 3000 字以上(不包括注释和参考书目等)。 (引文必须注明出处)。 A4 纸打印的论文稿,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装订。 : 凡是正文一律用宋体/ 五号字, 注释用小五号字, 大标题用宋体/ 三号字/ 加粗, 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段落:一律采用标准间距、 。 : 包括答卷页眉、论文题目、正文、注脚、引用及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 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选课代码、选课名称,右对齐 一律使用脚注。需包括作者、篇名/ 书名/ 期刊名、页码、出版社和版次/ 期刊号。 文末须列“引用及参考书目”,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 6 .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予以评分。 ,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 8. 12月 25日前提交。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天,最迟于 12月 28日之前全部交毕。逾期按零分处理。 ********** 袁松 当代中国小说选读对《剪辑错了的故事》的批判和再思考----- 基于社会结构及其演进分析袁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摘要: 《剪辑错了的故事》首次将对文革的思考目光投向历史纵深,历来对其的分析角度多样, 然而从个人和社会结构及演进的角度分析和思考甚少。本文利用极权主义和帕累托改进的理论对小说进行新的梳理和思考, 得出茹志娟笔下社会场景的极权主义特征, 以及作者思考的局限性部分原因也是来自于此; 同时分析和批判了小说中社会的激进演进方式, 提出采取帕累托改进的社会发展理论,并指出小说直抒胸臆的结尾给人带来担忧。关键词: 反思文学极权主义帕累托一引言: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 政治环境的放松, 使文学再次成为民众的扩音器, 成为时代的晴雨表。在经历旨在揭露文革给广大群众内心带来的深刻伤痛的伤痕文学短暂繁荣的同时, 一批在文革之前便经历过反右倾的“归来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 力图从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的角度去反思文革的历史根源。而 1979 年《人民文学》第二期刊登了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自此拉开了反思小说创作的序幕。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而对其流派的划分也经历波折。小说的一经发表, 便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在内容上, 该小说第一次涉及到了文革前的左倾思潮, 在一年多里得到了许多文学家的赞许和褒奖, 称其揭示了更为深刻的历史教训;而与此同时,当时的文坛上出现了一场”歌德和缺德” 1 的讨论中, 《剪辑错了的故事》屡屡被提起, 被划为了以“揭露和宣泄”为主题的“伤痕文学”的范畴之中。而随着以历史反思为题材的小说不断涌现, 80 年代初,茹志娟的这部小说正式被研究界划归为“反思小说”的开端。 1“歌德和缺德之争”由 1979 年《人民文学》第六期发表的《歌德与“缺德”》所引起,文中对“伤痕文学”对阴暗面的揭露进行了严厉的政治批评,称其为反社会主义文学。 ********** 袁松 当代中国小说选读与此同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和研究《剪辑错了的故事》。有的从小说的内容方面,比如刘雁冰指出茹志娟的这部小说与刘真的《黑旗》“不谋而合地对我国现代史上同一重要篇章的缺点的一面,首次作出了真实的反映” 1 ;而不久茅盾则陈赞其批判了极“左”思想的不容忽视的残余影响,探索了“更深的历史教训” 2 。洁泯评价其“揭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农业生产的瞎指挥可以造成大灾荒以至生离死别” 3 。当然,也有很多人从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来对小说进行分析。黄秋耘从艺术风格上指出, 此作表现了作家“从微笑到沉思”的转变, 标志着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深化”的正确方向; 也有很多人对作家重拾现代西方艺术手法, 采取时空切割、幻觉梦境、场景切换、情节跳跃等手法, 使小说的表现力的到了大大的增强;同时人们对于小说是否采取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学科间的交叉影响, 对小说的讨论和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多元化。有的从语言学中“话语冲突”的角度,来剖析在小说情节中人物
对《剪辑错了的故事精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