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收容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收容教育制度概述收容教育是指公安机关不经法庭调查审判, 便可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六个月至两年的强制教育、劳动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这一制度肇始于 199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其规定:对卖淫嫖娼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强制教育, 期限为六个月至二年。 1993 年国务院发布了《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该《办法》对收容教育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其中第二条规定: 收容教育, 是指对卖淫、嫖娼人员集中进行法律道德教育、组织参加生产劳动以及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行政强制教育措施。第三条规定: 收容教育工作由公安部主管。第九条规定: 收容教育期限为六个月至二年。至此收容教育制度正式确立。二、收容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收容教育制度缺乏合法性在中国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这二十几年,收容教育逐渐失去了其合法性。 1. 收容教育制度违反法律保留法律保留是指对人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强制法》第十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等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立法法》第九条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授权国务院对部分未制定法律的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这一条款明确规定了我国法律绝对保留的事项。收容教育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专属于立法事项, 属于法律绝对保留的范围。因此依据上述上位法的规定, 收容教育制度违反法律保留原则。 2. 收容教育制度违反新法优于旧法新法优于旧法是指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 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例外仅限于新法与旧法属于普通法与特别法的情形。 199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可理解为广义上的法律,该《决定》与之后 2005 年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法效力上位属同阶,在法律关系上二者不存在普通法与特别法之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对于卖淫、嫖娼的行为仅有罚款和拘留两种处罚形式, 从其立法取向和立法精神看, 对卖淫嫖娼者已不再适用收容教育。按照新生效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应自动终止, 因此国务院依此《决定》制定的《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也应同时丧失法律效力。 3. 收容教育制度违反一事不再罚一事不再罚指行政主体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的行政处罚。收容教育虽然在形式上被定义为行政强制措施,但从收容教育的决定机关、执行机关、被收容教育的期限以及其与劳动教养的相似程度、限制人身自由程度来看其实质上属于行政拘留性质的行政处罚。对于卖淫、嫖娼的违法行为实施罚款、拘留后再处以收容教育这一“类行政拘留”性质的处罚,本质上就是双重处罚。(二)收容教育制度缺乏合理性 1. 收容教育制度在法律逻辑上存在不合理性根据 2011 年修正后的《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第七条规定: “对卖淫、嫖娼人员, 除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处罚外, 对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 可以由公安机关决定收容教育”。由此条规定可以看出, 对于卖淫嫖娼严重者可以劳动教养
浅谈收容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