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说课稿
桦南五小 肖立萍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小学语文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王献之练字》
【教材分析】
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要教育和启迪学生,无论学习或从事一切的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躁,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通过故事的阅读、挖掘,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课文故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设计理念】
特级语文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语文最重要的既不是它的工具性,也不是它的人文性,而是它的语言性。听过这话之后,我有茅塞顿开之感。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注重回归了语文学科的语言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围绕着“主人公王献之在练字的过程中心理变化”这一问题,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的美感,体会怎样准确、恰当地运用词语、句子进行表达。全文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融汇交织,王献之的心理变化是全文的一条明线,也是教学时的重点,较易理解。暗线是父母的教导,我仅以王羲之作为代表,借助明线理解暗线,由感悟王献之的心路历程到体会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使学生的情感认识逐步加深。达到语言性与人文性二者结合统一。设计这课的教学过程其实是我教学思路一次艰难的蜕变。课标中说语文是一门兼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以前的我更注重的是它的人文性。因为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品词析句、阅读理解和如何作文,学生更有权力从语文中获得美的享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闪耀智慧光芒的真知灼见!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走进作家的内心,体会作家内心的丰富与充实,从而获得一种力量,用这种力量去感受美,创造美,以不屈的斗志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在面对平凡与艰难的日子时仍能笑对人生!那时我觉得,这才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步入高年级,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够通过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但是这篇课文哲理性较强,父亲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生词。领会故事含义。
技能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3、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资源】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整课的设计,我分为五部分,分别为:走进一处风景、发现一个故事、感悟一段心路、体会一番心情、欣赏一段作品,。由风景到故事,由故事到人物的心理,再到父母的苦心,最后欣赏一段书法作品,拓展延伸,体会中国文字的美,进而体会书法与人生中蕴藏的玄机与奥妙。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学生由品词析句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让学生体会到练字与做人的同一个道理:脚踏实地,勤学苦练!
笛卡尔曾经说过
王献之练字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