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山路海滨区深入城市设计
青岛中山路海滨区深入城市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03年1月
部分一:内容/方法
设计范围
中山路滨海区位于整个中山路商贸旅游区总体城市设计563>.6公顷地段的南端,包括中山路,浙江路,湖南路和兰山路所含的四个街区,以及中山路与栈桥相连接的滨海绿地,占地约10公顷。
区位图
设计内容
示范性深入城市设计
滨海区总体城市设计
(General Urban Design)
街区地块的深入城市设计
(Block and Street Design)
街区内示范性建筑设计(保护与更新
(Pilot Building Design)
作为城市更新建设与管理的依据,经过专家论证和政府部门的批准后,成为法规性文件。
深入城市设计导则文本
滨海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
(General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各街区地块的深入城市设计导则
(Block and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
街区内建筑设计(保护与更新)导则(Building Design Guidelines)
是依据上述深入城市设计导则指引下的示范性设计,为进一步的具体建筑设计以及城市更新建设与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参考依据。
+
设计方法
地段历史与现状的调研与总结
已有城市规划设计成果的研究
设定目标+ 理念原则
编制深入城市设计导则
以导则为依据进行深入城市设计
根据深入城市设计进行导则的修改和完善,完成最终的设计成果
理论与实践总结概括后提出
互动调整
多次修改
滨海区深入城市设计的方法体现在具体的设计进程中:
国内外案例借鉴比较
+
+
部分二现状/问题
现状和历史的调研成果包括:
现状调研照片和测绘草图
CAD现状模型
现状各类分析图
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
现状部分分析图:
现状年代/历史/质量/容积率
现状和历史的调研成果
主要历史现状
图
现状和历史的调研成果
青岛俱乐部
现状和历史的调研成果
光大银行
现状和历史的调研成果
现状CAD透视
现状街立面拼接
现状问题
滨海区(District)
缺少公共性空间,地区的人气受到抑制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 ≠空地(open space)
——中山路和栈桥连接处的滨海绿地由于受到交通的隔断,并且缺少空间的限定和滞留的功能设计与设施,无法形成旅客滞留和活动的公共领域;
——沿街的步行空间过窄,无法形成滞留空间;
——沿海滨的个体建筑由于功能和设计的不合理,往往将应该成为旅游人的公共或至少是半公共的空间占为己有;原青岛俱乐部(科协)/ 华能大厦等为典型案例。
图:现状滨海绿地照片
现状问题
沿海滨城市界面缺少整体风貌设计
地标
(Landmark)
≠
过多的标志性建筑(landmarks )
——作为界面的整体风貌,必然有标识性建筑;但目前的现状问题为:
A,不应该成为标识建筑的成为标识建筑(如体量巨大的几栋高层建筑);
B,标识建筑过多,且与地区的整体历史和文化没有关联,所以弱化了其作为地标的作用;
——建筑的第五立面不统一。
现状问题
交通问题:
缺少静态停车位置;机动车道干扰了人的步行延续性
绿化问题:
缺少城市绿化,特别是沿街的行道树
旅游问题:
缺少为旅游服务的城市标识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如信息中心)
图:现状交通分析
现状问题
街区/ 街道/ 建筑(Blocks / Streets/ Buildings)
街区/ 街道
——街道的连续性弱
——街区的公共性差
——内院的环境质量差
建筑
——一些老建筑质量差,需要进行加固,改造和重新建造。且基础设施不完备,在使用上达不到现代化的水准。
——一些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本地段的地理位置特征不相适应,需要进行功能的置换。(如青岛俱乐部等)
一些新建的建筑物,在建筑形态/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与整个中山路历史街区的风貌不相适合,破坏了整体的建筑特色和完整性。(如华能大厦)
内院照片
部分三目标·原则·理念
总体目标(General Target)
1,通过城市设计和导则的制订,为政府的城市建设管理职能部门提供城市保护与更新建设的管理依据,并为今后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2,通过城市设计,协调与平衡城市管理部门,土地拥有者,开发商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与要求,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结构,明确该城市地段的功能与形象定位,使其成为中山路商贸旅游区整体城市风貌中的“特色之特”。
4,注重
青岛中山路海滨区深入城市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