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机械单元:构造功能、动力单元:驱动功能、传感单元:检测功能、控制单元:控制功能、执行单元:执行功能。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一种技术,是机械工程技术吸收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融合而成的一门新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类型:开发型,变异型,适应型。滚珠丝杠中滚珠的循环方式:内循环,外循环。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机构消除侧隙的方法:偏心套轴调整,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典型的负载特性有:恒转矩,恒功率,转速函数型。机械传动结构中常用的线性环节有:齿轮,带传动。
2、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的种类和作用。答: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作用: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3、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机械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系统总体技术。列举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各产品中相关技术应用情况。例如:数控机床是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的机械技术主要来源于传统机床,就是执行各种加工零件的动作,它的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处理,然后发出指令,为保证加工精度,也采用伺服传动系统。
4、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创造性方法、功能分析设计法、商品化设计思想及方法、评价与决策方法、变型产品设计中的模块化方法和相似产品系列设计方法等。5、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的功能分析法是从系统功能出发,通过技术过程的分析,确定技术系统的效应,然后寻找解决的途径,其步骤与方法如下图所示:
6、机电一体化系统结构方案设计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运动学设计原理、平均效应原理、阿贝误差原理、基准重合原则、最短传动链原则、“三化”:任务分配原理、自补偿原理、力传递原理、变形协调原理、力平衡原理、等强度原理、稳定性原理、降低噪声原理和提高精度原理。7、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时,为什么要进行抽象化设计?
进行抽象化设计,可以使设计人员暂时抛弃那些偶然情况和枝节问题,突出基本的、必要的要求,这样就便于抓住问题核心;同时避免了构思方案前形成的框框,可以放开视野,寻求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抽象化,设计人员可不涉及具体解决方案,就能清晰的掌握所设计的产品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约束条件,从而抓住了设计中的主要矛盾,这样就可以把思维注意力集中到关键问题上来,确定产品的总功能。
8、步进电动机有哪些特点?主要特点:转角与控制脉冲数成比例,可构成直接数字控制:有定位转矩:可构成廉价的开环控制系统。步进电机的一些特点1.一般步进电机的精度为步进角的3-5%,且不累积2.步进电机外表允许的最高温度3.步进电机的力矩会随转速的升高而下降4.步进电机低速时可以正常运转,但若高于一定速度就无法启动,并伴有啸叫声。9、步距角:每输入一个脉冲信号,转子所转过的角度称为步距角;脉冲当量:是相对于每一脉冲信号的机床运动部件的位移量
9、步进电动机有哪些主要指标:步矩角α(α=360°/Zm)、步矩角误差Δα(一般为+10左右)、最高启动频率fq(有空载和负载两种)、最高连续工作频率fmax(远远大于fq)、静态矩角特性(静态矩角特性曲线大致为一条正弦曲线)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