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隔代不隔心,走出“隔代”误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隔代不隔心,走出“隔代”误区
  随着“6+1”的教育模式渐渐进入很多家庭,隔代教育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并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家长们的关注。其实,如果说隔代教育是目前国内家庭教育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何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就是说换一种思考维度,考虑发挥祖辈的优势,使祖辈在走出误区、与时俱进的同时,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教育好孙辈。
  “桥梁”,建立好亲子关系
  孩子在3岁前是建立母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孩子在心理上仍然没有“断奶”,仍依赖爸爸妈妈的关爱。特别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祖辈帮忙照看孩子时可以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帮助协调好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经常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与孩子父母的教育观保持一致。
  
  老人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一点是许多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年轻父母所不具备的。因此,老人照看孙辈的时候常常会讲一些中国传统的民俗故事、戏曲故事,这样既拓展了孩子的视野,又丰富了孩子的阅历;有特殊“手艺”的老人还可以教孩子做做手工,比如剪纸、布艺或者风筝等,让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明事理,晓大义”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但真正要让孩子做到这一点,不花费点时间和精力恐怕难以达到,而时间宽裕的老人恰好可以帮助父母实现。老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不会以说教方式来教育孙辈,代之的是以婉转生动的形式来告诉他们何为是非对错。
  ,尊重父母的科学方法
  在祖辈所处的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他们小的时候生病,常见的方式是用民间偏方加以调理,因此其间也会经常发生滥用偏方的事情。因此,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老人看到孩子生病,会建议使用过去流传下来的偏方调治。对此,老人可与年轻的父母商量,避免错用,因为年轻的父母在接受新的信息时会做出理性、科学的判断。
  5.“感统”

隔代不隔心,走出“隔代”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0-1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