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经济(一) 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二) 十多年来,俄罗斯经济总体上在衰退和危机中徘徊(三) 普京政府振兴俄罗斯经济的基本构想?1992 年俄罗斯开始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方式与管理体制模式的转变。现经济转轨已基本完成,主要表现在: 1、通过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转换了基本经济制度。由于以较快的速度实现私有化,非国有经济在俄罗斯 GDP 中的比重已达到 70% 左右,从而打破了国家对经济的垄断,形成了私营、个体、集体、合资、股份制与国有经济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格局,为多元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 2 、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实行了经济运行机制转型。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等内容。 3、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利用经济杠杆和财政货币等手段调节国家经济生活, 稳定了宏观经济。?在1999 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在辞职讲话中说,他已经完成了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这里讲的主要任务, 就是指制度性转轨冲垮了前苏联时期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形成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俄罗斯在转轨初期,明确选择了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看来,经过 10多年的经济转型,朝着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由化改革并没有把俄罗斯引向既定的目标。但是俄罗斯将在已经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对经济实行市场自我调节和对市场经济实行衡点,从而建立有俄罗斯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这就是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和国家宏观调控与俄罗斯具体条件的结合,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俄罗斯经济转轨,从制度建设来看取得了进展;但从经济增长看,改革是不成功的,不仅没有达到振兴经济的目标,反而使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转轨危机。?1992 —1999 年,俄罗斯工业生产下降了 50% ,基本建设投资下降 90% ,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55% 以上。 1999 年后, 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复苏的态势,但其经济增长仍是恢复性的,制约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如投资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落后、高技能人才严重流失、产品缺乏竞争力、工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在短期内很难更新, 等等。此外,俄罗斯所欠外债已达 1500 亿美元。?由于俄罗斯经济曾出现长达近 10年的危机和萧条,目前仍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趋势能否持续普遍抱谨慎态度。?造成俄罗斯经济总体上在衰退和危机中徘徊的原因主要有: 俄罗斯喀山大教堂 1、政府接受了西方为他们设计的激进改革方案。 1991 年“八·一九”事件后,由于政权陷于瘫痪状态, 原苏联的社会经济更加混乱。俄罗斯独立后经济状况继续恶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叶利钦宣布“要进行巨大的改革性突破”,对濒临崩溃的俄罗斯经济实施“大手术”,这就是后来的“休克疗法”。俄罗斯政府试图通过经济自由化、稳定化和私有化扭转经济颓势,最终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叶利钦看来,这是彻底消除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消垄断乃至彻底摧毁共产党人赖以东山再起的经济基础的必不可少的决定性步骤。 1991 年 10月28日,在叶利钦的积极建议下,俄罗斯联邦第五次人代会把“休克疗法”提上了国家经济改革的议事日程。大会原则上通过了叶利钦提出的激进改革方案。?1992 年1月2日,以大规模放开物价为标志,拉开了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的序幕。在原苏联各共和国之间经济联系中断、俄罗斯经济一蹶不振的情况下, “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并未在俄罗斯创造出奇迹。“休克疗法”实施不久,俄罗斯经济便陷入全面危机,工农业生产加速滑坡,达到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率使居民几十年的存款顷刻间化为乌有, 70% 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人数急剧增加,社会气氛空前紧张。?政府在接受西方为他们设计的激进改革方案的同时, 把西方的援助当作“改革的动力,而不是把“改革的动力”放在国内。可是,西方的经济援助口惠而实不至, 即使提供了贷款,也都附有严格的政治、经济条件, 对俄罗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继续奉行歧视限制政策, 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极为有限。
俄罗斯经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