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规划从大学一年级开始(1)
当我们在广东省人才市场遇到23届毕业生叶子的时候,她的手里拿的都是证书:英语专业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微软资格认证……a(“article_content_up”);
当我们在广东省人才市场遇到2003届毕业生叶子的时候,她的手里拿的都是证书:英语专业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微软资格认证……
“厚厚一摞,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翻了两页,就把我的简历扔到一边。接待小姐告诉我,我的简历太厚,针对性不强,让人眼花缭乱而有用的信息又太少!”叶子无奈地说,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的选修课,但姗姗来迟,老师讲的内容也早就落伍!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不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尽管不少大三学生早早就开始制作简历,投递专业公司,但最后像叶子一样求职处处碰壁的并不在少数。
【背景】
就业盲区呼唤职业规划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开始赶各种招聘会。但很多时候,我站在招聘台前,不知道自己应该找什么工作,何种职业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当初读大学选专业时,也是应父母和社会意愿填报的……”现在任职于某跨者,如果一开始懂得现在所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少走很多
“弯路”。
据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大学生调研报告中指出,三地大学生中超过六成,觉得所学的专业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适应,而占总数45%的大学生则不知道自己将来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当记者拿着某著名外企的一份《职业气质和职业兴趣量表》给一位自认为“学得非常痛苦”的管理学研究生做,发现这个学生其实更适合做一个不需要开创性、不需要与太多人打交道的职业。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只是适用于已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而且也有必要应用在即将迈进社会的大学生身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一位辅导员说,学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卸在学校身上,学校只是辅助平台,关键还要靠自己。没有对自己将来职业的全面认知,到了大四才“临急抱佛脚”就不可能找到理想工作。
暨南大学研究生部负责学生工作的古伟芳认为,新生在入学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漫无目的”地“博学”,别人考证,他也考;别人做研究,他也去扎堆,到毕业的时候,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投厚厚的简历,结果到处碰壁,原因就在于一开始缺乏规划的意识。
她建议,学生可以先找出想做的以及能够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明白了追求的目标后,便把文化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该领域营造和强调自己的优势。“这个过程也就是通俗说的‘职业规划’,对现在‘不包分配’的大学生来说,应该而且必须开始准备。”
【现状】
就业指导蜻蜓点水
近年来,大学生因专业选择、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了。
“就业路上我们有时很茫然”,一位大四的学生一边打印简历,一边对记者说,“我们只知道哪里有招聘会,却不知道到场企业可靠与否;只知道有相关政策,但一到用起来,就处处受制。”
记者了解到,毕业班学生疲于应付五花八门、接踵而来的招聘会,一方面他们还要完成课业,不得缺课,一方面他们又惟恐失去找工作的机会。而更让他们苦恼的是,举办招聘会的企业各有打算,个别企业并非前来诚聘人才,而是另有所图,令他们深感受骗上当。
就业规划从大学一年级开始(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