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微信的成功[ 摘要]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在 2011 年推出后,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亲睐。微信一时成为现代人群中不可替代的手机聊天软件, 也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微信的成功,阐明微信作为通讯软件满足了人们什么心理才使其在短时间内在社会各界广受欢迎。[ 关键词] 心理学;微信;成功一、微信的简介微信是腾讯公司于 2011 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 也因为更灵活、方便、智能, 且节省资费受到大家喜欢。截至 2013 年 11 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 6 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微信的成功微信后起勃发, 在众多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中脱颖而出。我们可能没有微博号, 可能不会玩人人、 facebook , 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好看簿, 但我们手机软件中微信是必不可少的,拥有一个微信号更是成为一种流行, 这也让“你今天朋友圈了吗? ”成为新时代的问候语。可见, 微信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微信满足了人类什么样的需求才使得短时间内在大范围内变得如此风靡呢? (一)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 5 个层面(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微信的朋友圈中发布的消息只有好友才能看见, 尤其是别人的评论只有互为好友的人才能看见。微信中还有支付等功能, 方便快捷且可信度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安全需要。微信本身作为一款社交软件,语音对讲、朋友圈互动、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都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不仅仅是跟熟悉人的交流, 还能结识陌生人。朋友圈的互动会让真实的自己隐藏在“面具”之下, 但这样也能收到好友的评论与点赞, 再者微信贴心的服务都满足了人们尊重的需要。微信可以关注很多订阅号, 可以是一些名人的, 也可以是一些公益的, 还可以是一些学者的, 这可以让人们获取很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二)行为主义认为强化对于一个行为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发布在朋友圈中的消息, 在收到别人评论的时刻就是对发朋友圈这一行为的一种强化, 这就促进了发朋友圈这一行为的养成。微信的朋友圈收到的是来自好友的强化, 而微信中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的强化作用更明显, 这是来自于陌生人的强化。比如, 再玩附近的人时, 当你收到附近的人给你打招呼时, 好奇心会让你了解她的资料, 你也会期待碰到与自己契合的人,这时就强化了这一行为,你就会一次又一次的去玩。(三)弗洛伊德将人格原型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蕴藏着人性中的本能性冲动; 自我是经外部世界经验得来, 代表“现实的我”;超我则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演化而生,代表“理想的我”。微信的功能中,“朋友圈”的功能满足超我的人格心理要求。因为在这里,人们更趋向于表达出符合社会共同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形象,然而这也可能会使人戴上“人格面具”,按照外界的意愿行事, 隐藏自身真实的想法。打开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 我们会发现许多人透过这些信息呈现出来的形象与我们对他的认知可能会有一定差别。这就造就了“本我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微信的成功.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