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贝提高蛋鸡产蛋量的措施
摘要:近几年,养禽业迅速发展,科学化饲养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在生产中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致使产蛋鸡达不到产蛋高峰,或达到高峰后产蛋量迅速下降甚至停产,给广大养鸡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产蛋下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保证或提高产蛋高峰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产蛋下降的原因包括营养、饲养、疾病、体重均匀度、适时开产等,针对上述原因本文制定相应对策。
关键词:蛋鸡; 产蛋 ;产蛋下降 ;原因 ;对策
以下是对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的剖析及制定相应的对策。
1 营养因素
鸡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脂肪酸。最适宜比例的饲料是对保证鸡良好的生产性能非常重要的。饲料中必需养分的缺乏或比例不恰当均会造成不良反应,影响产蛋率。
由于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家禽的采食量不足,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合成障碍或消耗异常等均会造成蛋白质与氨基酸缺乏,引起家禽产蛋量下降,甚至完全停产,体重减轻,卵巢萎缩等。因而必须根据家禽的品种、日龄、不同产蛋量等因素来确定家禽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要量,确保蛋白质和氨基酸充分供给。
家禽体温比较高,代谢旺盛,生长快,按单位体重计算,家禽对维生素需要量比家畜要多。因此,生产中要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的需要量,对增加的维生素种类和数量要严格,如不及时补充,吸收的维生素不足,将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对产蛋鸡影响较为突出。维生素A缺乏,除引起产蛋量下降外,还引起蛋内出现白斑,影响蛋的品质。缺乏维生素D,导致薄壳蛋、软壳蛋增多。
矿物质是家禽体内各种器官组织所必需的构成成分,它们参与维持渗透压与酸碱平衡,是某些酶类必需的构成成分或活化剂,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神经,对刺激的正常反应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矿物质得不到正常供给和代谢时,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及生产力受到影响,产蛋鸡日粮中钙、磷含量达不到3.25%、0.5%时产蛋量明显下降,蛋壳质量变低。
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家禽发挥优质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雏鸡到生产期每个阶段的饲养管理都非常重要,都会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高低。现着重探讨产蛋期饲养管理对产蛋率的影响。
光照
光照强度和每日光照时数可影响产蛋率。一般来说,产蛋鸡的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 h,不可超过17 h,每日光照长度绝不可随意改变。
产蛋鸡舍最适宜的温度为13~24摄氏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产蛋率下降。因此,搞好防暑和防寒措施,对保持和提高全年的产蛋量关系甚大。
鸡舍内氨的浓度要小于15 mg/kg,硫化氢不超过10mg/kg。如果鸡舍通风不良,舍内粪便不及时清扫,粪便和饲料中的含氮物分解出氨气和硫化氢,等其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刺激机体,引起呼吸道炎症,角膜炎及产蛋下降,死亡率增加。
水是鸡蛋重要组成成分和保证鸡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突然断水或较长时间饮水供应不足,均可造成产蛋率下降。
惊吓、断水、日粮改变、接种疫苗、投药等应激因素将导致产蛋量降低或产畸形蛋等。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喂料、喂水、打扫卫生、捉鸡、集蛋等一切操作动作应轻,防止喧哗引起惊群。在蛋鸡开产之前,完成断喙工作。根据抗体的监测水平,减少疫苗免疫次数。日粮的改变应逐渐进行,使鸡群保持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才能使蛋鸡发挥出最好的生产性能。
3疾病因素
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总体而言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两种。其中传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传染病如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非典型新城疫、禽流感、脑脊髓炎和细菌性传染病如传染性鼻炎等。
目前发生较多,能引起产蛋下降的包括鸡新城疫、流感、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成鸡脑脊髓炎等,但由于现在蛋鸡基本上都已免疫,故出现的症状多是非典型的。
此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秋冬季多见。
临床症状:鸡群出现精神不振、缩头、甩头、出现呼吸道症状,拉黄绿色稀粪,冠紫黑,产蛋率下降,产白壳、轻壳沙壳蛋。
病变:活鸡病变不明显,剖检死鸡喉头、气管有黏液,气管环出血,肠道呈出血性、卡他性炎症。盲肠扁桃体出血,严重时坏死发黑。泄殖腔黏膜出血严重,呈条纹状出血,个别鸡见到腺胃乳头出血。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饮食欲减少、喜卧不动、昏睡,头部和面部水肿,肉冠和肉垂发绀、干燥、坏死;脚鳞有紫色出血;咳嗽、甩鼻、张口呼吸,气管有啰音或突然尖叫;粪
提高蛋鸡产蛋量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