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

什么是火灾?
凡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失去控制,造成物质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的燃烧现象即称为火灾。火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它能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顷刻间化为灰烬,使居民无家可归,无法生产、生活,影响社会稳定,也能夺取人们的宝贵生命,使之失去亲朋好友。火灾烧毁古建筑、历史文物、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核燃烧、森林发生火灾能造成空气污染,危害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后患无穷。
*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
火灾危害:
A: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B:致人伤亡,造成家庭悲剧
 
C: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D: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
*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
一、火灾的产生与规律
。如用户随意接插用电,线路超载,配电线路受潮、老化、漏电甚至短路,变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安放位置不当,电气事故后迅速引燃周围物质等。(热的快)

建筑物产生火灾的原因很多,大约有以下几种原因:

。如乱丢烟、火柴,电焊、气焊火花跌落等引起可燃气、油料和木材、化纤等物体燃烧产生火灾。
概 述
凡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失去控制,造成物质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的燃烧现象即称为火灾。,使居民无家可归,无法生产、生活,影响社会稳定,也能夺取人们的宝贵生命,失去亲朋好友。火灾烧毁古建筑、历史文物、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核燃烧、森林发生火灾能造成空气污染,危害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后患无穷。
*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
1. 燃烧气体。物质在燃烧开始阶段,首先释放出来的是燃烧气体。其中有单分子的CO和CO2等气体、较大的分子团、灰烬和未燃烧的物质颗粒悬浮在空气里。
。一般把人的肉眼可见的燃烧生成物,~10μm 的液体或固体微粒称之为烟雾。不管是燃烧气体还是烟雾,它们都有很大的流动性,能潜入建筑物的任何空间。这些气体和烟雾有毒性,因而对人的生命有特别大的危险。据统计,在火灾中约有70%的死亡是由于燃烧气体或烟雾造成的。
燃烧是一种伴随有光、热的化学反应。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产生下列现象:
。火焰是物质着火产生的灼热发光的气体部分。物质燃烧到发光阶段,是物质的全燃过程。此时,火焰热辐射含有大量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温)度。凡是物质燃烧必然有热量释放,使环境温度升高。但在燃烧速度非常缓慢的情况下,这种热(温)度不容易鉴别出来。
*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
二、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来源。
三、火灾分类:
A类:由固体物质燃烧发生的火灾。
B类:由液体物质和在燃烧条件下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燃烧发生的火灾。
C类:由气体物质燃烧发生的火灾。
D类:由金属燃烧发生的火灾。
*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
四、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
A级: 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类:
1.不燃烧体(非燃烧体);
2.难燃烧体;
3.燃烧体。
*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
不燃烧体:用金属、砖、石、混凝土等不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
难燃烧体:用难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护层制成的构件。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开后燃烧和微燃立即停止。
燃烧体: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燃烧或微燃,且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
*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
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时间。
耐火等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专业知识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1.06 MB
  • 时间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