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论文大学生感恩教育调查报告摘要感恩,是中华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唯有加强感恩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唯有播散感恩之情,这世界才将更加美好。感恩之心极其重要,对此,我们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薄弱,高校的感恩教育力度不够,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学校在这方面应当加强工作, 使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目标得到理清,教育内容得到创新。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感恩古云:“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 孟郊的“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感人诗篇亦在表达要时刻心怀感恩,此外“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 报恩长”,“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这些思想都诠释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浸染在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所谓感恩教育, 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它不是一种教育方法, 而是一种教育理念, 一种教育思想, 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高校校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然而在现在的社会, 存在这样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各种残酷的现实竞争以及商场原则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 我们的思想逐渐趋于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而渐渐淡忘了感恩之情。我们小组在省内外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 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感恩意识薄弱。我们对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展开了分析讨论, 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够古人极其重视修性养身, 一个的性格的形成虽受外界影响, 但也有绝大一部分是自己内心自制力在影响, 一个良好性格的形成需要强大的毅力,而一种高尚品德的培养亦是如此,感恩之情就该从小养成, 对于别人的恩泽不能想成想当然, 怀有感恩的心会让你更加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与温暖。此外, 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青少年的思想, 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一些自制力差, 是非善恶观念模糊的青少年思想受到极大的影响, 他们追求高水平的生活但是又不愿付出辛勤劳动。这样一来, 许多的青少年从小没有养成良好品德, 致使他们的感恩之心在时光消逝中逐渐磨灭。二、家庭的感恩教育不当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感受的是溺爱,而有些家庭则是父母外出打工, 留守孩子缺少关爱, 诸类原因都致使现代的青少年普遍缺少感恩的品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心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年轻时期饱受痛苦的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好的生活, 无怨无悔为孩子争取各种优越的条件,“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本没有错, 只是家长在教育方面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孩子的感恩之心, 相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并不懂感受爱, 体会到更多的是利益的给予, 从小的生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会让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
大学生感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