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尼采的著作常常像交响乐一样,各种不同的主题常常重复出现并呈现一些变调。发表于 1886 年的《善恶的彼岸:未来哲学的序言》就与前后的论著有主题上的延续性,不过似乎没有《论道德的谱系》那么系统严密。《善恶的彼岸》既然是“未来哲学的序言”,那自然是要廓清地基,攻击传统哲学——目标仍然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基督教(Nietzsche 说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而超越善恶,无非就是要用“好与坏”的道德取代“善与恶”的道德,这在《论道德的谱系》中论述更为系统。 Nietzsche 说,形而上学家的偏见在于把自己隐秘的欲望或灵感当成真理, 缺乏诚实,忽略了作为生存的根本处境的视角( perspective )。因此被称为自由精灵( free spirit )的新哲学家必须“驶过道德…摧毁我们自己身上残存的道德。”【25】接着 Nietzsche 照常攻击了作为神经病的宗教,主张欢乐的现世伦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自欺以及犹太人的道德颠覆造成了畜群道德的现状。而真正的哲学家必须是立法者,“他们的创造就是一种立法,他们的真理意志就是强力意志。”【141 】攻击法国大革命、民主,认为高贵带有野蛮的基因,并对平庸的前景表达了忧虑。不过整个论著是较为零散,有诸多隽永但离题的论述。“前言”在前言中,尼采说独断论哲学家并不理解真理(真理是女人)。独断论(dogmatism )的基石是迷信,是千禧年之诺( apromise ofthe millennia )。迄今最大最危险的独断论错误是“柏拉图杜撰的纯精神和善本身( Plato ’s invention ofpure spirit and the Good initself )”【尼采:《善恶的彼岸》,朱泱译,团结出版社 2001 年版,第02页,下同】。“像柏拉图那样谈论精神和善,等于颠倒事实真相,等于否定生活的 perspectivism 一-否定生活的根本状况。…基督教对‘民众’而言就是柏拉图主义。”【02】现在正是摆脱这场噩梦取得进展的时刻,而“我们的任务是保持清醒( we, whose task is wakefulness itself )”。【 02】“章1:哲学家的偏见( Onthe prejudices ofphilosophers )”“在存在的怀抱中,在永恒中,在匿而不露的上帝那里,在‘自在之物’中一一它们的根源一定在那里,决不会是在别处!这种推理方式暴露了一种典型的偏见,借此可识别出所有时代的玄学家(Look instead tothe lap ofbeing, the everlasting, the hidden God, the ‘thing-in-itself ’–this iswhere their groundmust be, and nowhere else! ”–This way ofjudging typifies the prejudices bywhich metaphysicians ofall ages can berecognized )。”【2】人们必须等待新的哲学家,后者知道“大部分自觉的思想肯定属于本能活动”【3】,“而胆敢这样做的哲学便将自己孤零零地置于善恶的彼岸(aphilosophy that risks such athing would bythat gesture alone place itself beyond good and evil )。”【4】现在的哲学家的问题在于缺乏诚实( honesty ),分明是灵感、启示和愿望却非当成真理来辩护,甚至康德都伪善。【 5】迄今伟大的哲学都是创立者的自白和自传,“每种哲学中的道德(或非道德)企图,是长成整个植物的真正活胚芽。”【5】求知欲望不过是工具。【6】接下来尼采批评了伊壁鸠鲁对柏拉图的妒忌之狠毒;斯多亚的“依据自然而生活”的信条无非“是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世界;它无法用别的办法创造世界;哲学就是这种暴虐的冲动本身,就是最神圣的权力意志。”【8】 Nietzsche 说,现在仍有强悍的思想家或心理学家试图离开,谈论视角(perspective )的新东西。【9】应该远离康德引发的唯心论的梦想,虽然那本来是对上世纪的感觉论矫正;要丢掉灵魂的原子论。而“生命本身是权力意志。”【13】物理学只是一种世界解释;应该放弃唯心论的现象观。尼采说哲学受语法规则支配,“哪里由于有共同的语法规则一一我指的是相同语法功能的无意识支配和指导一一因此使得语言相类似,哪里也就从一开始便为哲学体系的相同发展和交替,准备好一切条件。”【21】迄今心理学或哲学受害于道德偏见的渗透, “还没有谁像我那样把心理学视作形态学和强力意志发展学说。”【24】而尼采鼓励心理学家(新的哲学家)要“驶过道德,破浪前进,勇敢地向
善恶的彼岸 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