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和步骤
备注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 会计产生和发展
会计萌芽阶段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
15世纪—20世纪30年代会计
奴隶社会—15世纪会计
20世纪30年代—现在会计
古代会计
奴隶社会以前会计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
1、 会计萌芽阶段:
时期: 奴隶社会以前。
标志: 人类已经含有了简单统计、 计量行为。 如人类祖先“垒石记数”、 “刻竹为书”和“结绳记事”等。
2、 古代会计:
时期: 奴隶社会--15世纪。
标志: 有了专门人员、 机构和会计名词: 据考证: 在中国周王朝中就设置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一词也是在那时开始出现。 单式记账法: 采取文字叙述形式, 采取实物计量单位统计所发生事项一个方法。 也称“流水账”。
3、 近代会计:
时期: 15世纪-- 20世纪30年代。
标志: 复式记账法诞生、 货币计量等。
复式记账法诞生——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货币计量——会计计量方法上一个历史性飞跃!
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 )— “近代会计之父”。 1494年, 她在专著《算术、 几何、 比和百分比概要》第二部分“簿记” 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岸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复式记账法。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英; 19世纪中叶至末叶, 英式簿记传入美国; 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备注
4、 现代会计: 时期: 20世纪30年代至今。
标志: 股份出现后“两权分离”对会计提出了对外汇报信息要求。 (财务会计)20世纪50年代,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丰富了会计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电子计算机应用, 改变了会计记账手段, 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会计产生和发展根本动因——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客观要求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关键。
二、 会计含义和特点
(一)会计含义——代表性见解
管理活动论: 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工具, 它本身就含有管理职能(核实和监督等), 是大家从事管理一个活动。
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意在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效益, 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经济信息系统。
(二)会计特点
1.管理形式: 以货币为关键计量单位。 尽管在会计管理活动中要使用实物量度、 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等不一样计量单位, 但以后者为主。
2.管理要求: 对经济活动核实和监督含有完整性、 连续性、 系统性和综合性。 核实、 监督—会计两个基础职能。
3.管理方法: 系统、 完整专门方法
会计核实方法包含: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4.管理属性(性质): 二重性
(1)和生产力相联络自然属性(技术性): 采取一定方法反应经济活动中发生多种经济业务。
(2)和生产关系相联络社会属性(社会性): 所反应多种业务活动中表现着企业和投资者、 债权人和职员等之间社会联络。
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一)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和信息使用者所要处理问题相关联, 即和使用者进行经济决议相关, 并含有影响使用者利用会计提供信息进行决议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备注
一项信息是否含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原因: 估计价值、 反馈价值和立即性。
(二)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需是客观和可验证。
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以下三个原因: 真实性、 可核性和中立性。
(三)可了解性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该清楚明了, 便于财务会计汇报使用者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两种含义)
, 相关会计信息指标相互可比;
。
“同一企业不一样时期发生相同或相同交易或事项, 应该采取一致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 应该在附注中说明。 ”——一贯性
“不一样企业发生相同或相同交易或事项, 应该采取要求会计政策, 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相互可比。 ”——统一性
可比性
统一性
一贯性
统一性和一贯性是组成可比性两个原因,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它们隶属于可比性。
四、 会计分类
(一)按会计信息使用者分类
——对外汇报会计信息
是现代企业会计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它是利用簿记系统专门方法, 以通用会计标准为指导,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反应和控制, 意在为全部者、 债权
2021年会计学电子教案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