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模板及其支架应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砼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中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模板接缝应严密,不漏浆。本工程柱子、剪力墙模板采用拼装竹夹板,钢管加固体系。现浇板、梁板雏鸽采用20MM厚竹夹板,梁侧模采用20MM厚竹夹板,梁板均采用钢管支撑体系。
二、柱子模板拼装
1、拼装示意图
2、柱模支撑示意图
1――竹夹板 2――竖木枋
3――钢管斜撑 4――钢管地脚
5――钢管柱箍 6――定位木框
7――钢筋内撑
3、主要施工方法
(1)柱子钢筋绑扎验收合格后,将柱脚冲洗干净,按弹线安好定位木框以及焊好钢筋内撑。
(2)拼装柱模,临时固定。
(3)吊正模板,拉通线进行检查,合格后固定柱模。
(4)安装柱箍,柱箍间距不大于50CM,下部应适当加密,以免炸模。
(5)依图示要求架设好斜撑,以保证柱子的稳定。
4、主要安全技术要点
柱子模板拼装一要防止在砼浇筑时因砼的侧压力及振动时产生的冲击力使模板产生鼓胀变形;二是要保证柱模的稳定,不至于在操作中柱子发生倾斜。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以下几条必须遵守。
1、竖枋与竹夹板连接:如柱宽大于40CM,木枋每边不少于3根,且木枋受力方向不能反,连接示意如下:
2、为防止鼓胀变形,柱箍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扣件架设牢固,主要受力方向应架设双扣件防位移。
3、保证柱模稳定:地脚必须纵横连接,保证不移动,斜撑架设角度宜如图所示,且每面不少2道。
三、梁模板
梁模板主要有底板、侧板、夹木、托木、梁箍、支撑等组成,侧板采用25MM厚长条板,底板采用40MM厚长条板,支撑采用直径为120MM的圆木。
1、在梁底板下每隔一定间距用顶撑支设。夹木设在梁模两侧板下方,将梁侧板与底板夹紧,并钉牢在支柱顶撑上。次梁模板还应根据支设楼板模板的搁栅的柱高,在两侧板外面钉上托木(横档),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应在主梁侧板上留缺口,并钉上衬口档,次梁的侧板和底板钉在衬口档上,如下图所示:
2、顶撑:支撑梁模的顶撑为直径120MM的圆木,帽木用50MM的方木,斜撑用50*75MM方木,示意如下:
3、当梁高在700MM以上,其砼侧压力随梁高的增大而增大,单用斜撑及夹条用圆钉钉住,不易撑牢。因此,常在梁的中部用铁丝穿过横档对拉,或用螺栓将两侧模板拉紧,防止模板下口面外爆裂及中部鼓胀,示意如下:
4、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设水平撑,以保证顶撑的稳固,示意如下:
5、顶撑的间距要根据梁的断面大小而定,一般为800~1200MM,现结合本工程特点,取截面尺寸为250×600MM,长6800MM的矩形大梁,采用红松木底模(厚40MM),梁离地面高4M,,侧模板立档间距选用500mm,对底模、侧模和支撑进行验算。
查施工手册得红松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如下:
fc =10N/mm2(顺纹抗压)
fV =(顺纹抗剪)
fm =13N/mm2(抗剪)
E=9000N/mm2(弹性模量)
假设松木的重力密度为5KN/mm3
(1)底模验算(选用40MM厚)
A、抗弯强度验算
(A1)荷载:底模自重5×××=
砼自重 24×××=
钢筋荷重 ×××=
振捣砼荷载 2××=
合计 q1 =
乘以折减系数 =q1 ×=
(A2)抗弯承载力验算:,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考虑木材长度有限,故按四等跨计算。
L L L L L=
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手册“施工常用结构计算”中结构静力计算得:
弯距系数:Km =-,剪力系数KV =-
挠度系数:K=
则M=Km ·q L2=-××=-×106n·m
Ó=M/W=(×106×6)/6h2=<fm =13fm =13N/mm2
故可以满足抗弯要求
B、抗剪强度验算
查施工手册:施工常用结
厚度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