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徐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我市老龄事业可持续发
展,根据《江苏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徐州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 定《徐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_、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时期,我市老龄事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社会 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老 年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老年精神关爱服务逐步加强,老龄事业 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全市老年人的幸福指 数得到进一步提升。
1>养老保障标准逐年提高。2015年底,全市企业离退休人 员人均月养老金达到2245元,比2010年净增902元。11个统筹地 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率达到100% ,参保率达99%。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105元/人•月。包括老 年人在内的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达到558元和380元,分别是 “十一五”。符合条件的“三无”、“五保”
老年人全部纳入相应供养制度,供养标准逐年提高。80周岁以上 老年人尊老金发放制度全面落实。为全市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综 合保险,参保覆盖率达49%o
2、医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对老年人的全覆盖。农村 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城乡老年人医保报销 和住院补偿比例稳步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每 两年一个周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健康体检,建档率达95%以 上。
3、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 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城市社区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面达到70% ,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全面确立;全市各类养老机构达到255家, ,比2010年增长36% ;农村敬老 院三有三能六达标”建设成效显著;养老服务产业化逐步启动, 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4、老年精神关爱服务深入开展。积极构建老年教育、文化
体育、心理关爱和老有所为“四位一体”的老年精神关爱体系。
全市拥有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20所,参加各类老年教育学习 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5%o定期举办全市老年艺术节、老年体 育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市、县(市)区、镇(街)、
村(居)四级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网络基本建成, 城乡老年体育人口达到58%o建成老年精神关爱站点30个。
5、老年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常年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规宣传教育,老年维权组织网络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交通出行、养老服务、文体休闲等老年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在每 年“敬老月,,期间广泛开展慰问百岁老年人、发放黄手环等敬老公 益活动,命名各级“敬老文明号P27个、表彰“敬老模范户” 439 个,全市已形成敬老助老、维护老年人权益的良好氛围。
(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 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龄问题日益凸显的时期。预计到2020 年,全市60岁老年人口将达220万,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21% ,
并呈现出少子化与老龄化相叠加,高龄、失能、独居等老年群体 持续增加等特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显 现。与此相对应,我市老龄事业基础仍然薄弱,老龄工作体制机 制有待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均衡,居家养老服务较为 薄弱,政策扶持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养 老产业等方面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更加注 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老年民生,科学谋划,明确 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为老服务能力水平,促进老龄事 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紧密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总体目标,坚持党委领 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从我市经 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以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为抓手,大力整 合公共资源和政策资源,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社会 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产业,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 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 服务需求,全面提升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幸福 感和获得感,确保全体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
三、基本原则
党政主导,合力推进。坚持发挥党委、政府在岀台政策、引 导投入、规范监督、兜底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动员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
徐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