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程概况测量工艺
新建的建筑物平面位置按图纸参照就近的原有建筑物和既有道路现场确定。
根据国家建设部《工程测量规范》及国家测绘局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实行先高级、后低级、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施工测量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应系统进行一次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建
立测量控制网。第二个阶段为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 --- 即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性、检查性测量。
第一小节 测量前准备
内业资料准备:施工前,技术人员要根据设计部提供的平面图、断面图以及交桩表等资料,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上的有关数据,落实建(构)筑物起点坐标及水平基准点标高,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施工测量工作,应在正式动工前完成。
测量仪器及桩橛准备
在施工测量前应对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等仪器工具校核准确,精度
符合国家标准。
由于新建建筑物的标高要综合考虑就近建筑物的标高,所以新建的每一个建筑物在就近的建筑物上设置一个固定点,以控制新建建筑物的标高。轴线控制同样以旧有建筑物外墙为基线测设定位线,将定位线画在临近建筑物的外墙面上,没有临近原有建筑物的在远离新建建筑物 6~10m处设置定位桩,轴线定位桩要编号。
第二小节 建立工程测量记录制度
测量时做好测量记录,标明前视点名称、后视点名称、转点位置和编号,平面
定位时标注好使用的定位点编号。
第三小节 建(构)筑物施工测量控制
.平面轴线控制:以批复后的复测报告为依据和既有建筑物的外墙线,在现场设置二纵二横平面控制线,以此控制和放出平面中所有建(构)筑物和配套设施的准确位置。
.高程控制测量:以批复后的复测报告为依据和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既有建筑物墙上或埋设标石。临时水准点的测设,必须由复测报告中已知水准点引出,并
复测一个闭合,闭合差应符合要求。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
第四小节 工程概况
地下水池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地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水池为防水等级为 P6(详见钢筋、模板、普
通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根据地勘报告,查看施工图纸结合工程实际,本基坑开挖深度为 ~ ,
基坑支护型式采用(主要分为天然放坡、放坡 +钢板桩支护形式;放坡比例:
1: 、1:1 两种形式。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场地标高± 相对的绝对标高为 。地下水池底板厚 ,垫层
厚 ,基坑开挖深度为 ~,开挖面积(坡底)约 1000 平方米,基坑支
护总边长(坡顶)约 150m;拟建基坑使用年限为一年。基坑 FAB 面场地较为空旷
采取自然放坡,放坡比例为 1:;BCDEF 面则采用放坡 +钢板桩支护(拉森Ⅲ型
钢板桩 9m)此部分放坡比例为 1:1。
第五小节 施工方法
测量工程程概况测量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