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教育科研简报
第三十六期(教研员暑期培训专刊)
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2012年 9月5日印发
目录
◆大力推进区域教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实践课改导学是魂
◆暑期培训有感三则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自我锻造留下痕迹
◆全力打造生本课堂
◆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简单做人认真做事
◆巍巍山川行徐徐心得悟
◆以评价撬动课堂教学改革
◆对初中语文“教改”中两个问题的思考
◆学习归来谈心得他山之石促课改
◆强化教研统筹意识策划专题系列教研
◆静心学习会商共建生本课堂
◆唯有心境通明方能放飞无限
◆加强反思学习做好教研工作
◆理性思考潜心研究积极探索有效指导
◆明目标理思路抓落实
◆各拿各的号齐吹一个调
◆回归生本共同提高
◆加强学习转变思想勇于创新
◆也谈对幼教教研工作转型的思考
◆理思路明职责提能力
◆提升能力抓好落实
◆校本教研应成为教研工作的重心
◆取他山之“石”攻科研之“玉”
◆互通有无互为表里
◆注重落实加强合作深化教改
◆进山练好功下山建新功
安吉县教科研中心姚锦友
重视教育异象:1、用不道德的方式教品德: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共产主义教育;中学生热爱父母教育,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结果是省长管大学生寝室卫生。
2、用不科学的方法教科学:做不完的作业试题,考不完的检测模拟;老师在题岸上潇洒的走,学生在题海中痛苦的游。结果是厅长管小学生家庭作业。
正视教育现状:1、百教一法、千校一面、万生一书;
2、学校没有特色,学生没有特长。
一、对教育“三项推进”工作的再认识
推进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生本课堂”的构建)。这是课堂改革,为了实现巧教乐学、幸福课堂、轻负高质。
推进以满足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为目标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是课程改革,为了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形成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
推进以加强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的“美丽班级”的创建(“美丽班级”的创建)。这是德育工作创新,通过创建“美丽班级”、“美丽学校”,从而逐步形成优秀校园文化。
二、我县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特点
,业务积极跟进,主体自我觉醒。以专业引领为主导、学校教师为主体、规范创新为主线,实现教育局机关、教科研中心等直属单位、学校教师这三驾马车“合心、合力、合拍”,并驾齐驱抓区域教改的良好氛围。
,其他学校跟进,全县区域推进。确定第一批、第二批实验学校,从农村包围城市,部分学校和年级试点,然后示范、引领和辐射,在全县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校园文化为支撑,课程实施为根本。区域教改包括了课堂创新、课程开发、校园文化三大方面,目的是改变百教一法、千校一面、万生一书的局面,从而使得学生个性和爱好特长得以发展,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逐步形成。
三、我县构建“生本课堂”的课堂三要素
1、导学稿的编制与使用。导学稿是课堂教学的线路图,决定上课的流程和学、教目标的达成,因此导学稿的编制与使用非常关键。
2、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小组合作的深度效度。学习小组是抓手,小组合作的内容、方法、深度和效度,是能否实现教学相长、“培优扶弱”的关键。
3、课堂激励评价的科学与有效性。进行科学的即时评价和激励,形成快乐课堂、幸福课堂,是能否达成和谐课堂、高效课堂的关键。
四、我县区域教改取得的三个阶段性成效
。昆铜中学已经形成了宣传报道满天、学习考察遍地、师生精神高涨、教学质量提高、领导师生出名、实验学校跟进的良性局面。
。省教研室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充分肯定我县的区域教改取得的初步成效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明显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明显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体现。
。目前,通过行政大力推动、专业努力引领、学校积极跟进、教师不断觉醒、校际联动频繁,我县区域性教改的燎原之势已经形成。
五、我县区域教改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三项工作间、学校间、年级间、学科间,因为实际难度、领导力、指导力和执行力的差异,推进情况有明显差异。
“三要素”质量不高。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质量还不是很高,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小组合作的深度效度还不是很高,课堂即时评价激励的科学和有效性还不是很高。
。以教科研为主的专业指导和引领,因为缺乏现成的成功案例,力度和作用亟待加大和发挥。
六、对深入推进我县教改的三个思考
。教育局机关、教科研中心等直属单位、学校和教师
安吉教育科研简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