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国家、省、市“十二五”编制工作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制定《下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 “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以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建设”,大力实施“打造中心城区”战略,积极应对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1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末期,全区地方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是 2005 年的 倍,年均增长 % ;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亿元,是 2005 年的 倍,年均增长 2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亿元,是 2005 年的 11. 9 倍,年均增长 % 。 2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区新上中铝华中铜业、黄石人本轴承、新兴管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十一五”末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 6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亿元,是 2005 年的 倍,年均增长 % 。 3 、旅游和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末期,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亿元,是 2005 年的 倍,年均增长 % 。东方山景区接待游客年平均增长 31% ,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 16% 。房地产开发取得新突破,开发了紫荆花园、中和新纪元等重点项目,开发面积 万平方米。 4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十一五”末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270 元,年均增长 10% 以上;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十一五”末期,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5083 元,年均增长 12% 。 5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和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5910 名改制企业职工转变身份, 3775 名退休职工进入医保,化解各类债务 亿元,盘活存量资产 亿元。五年来,全区先后洽谈项目 150 多个,招商引资落户项目 49个,总投资 86亿元。长乐山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工业、商贸、旅游、房地产、科技等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外资、外贸保持了高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 5296 万美元,外贸出口额累计达到 18525 万美元。 6、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沿湖路改造(四期)、快速路三期、发展大道、 106 国道下陆段改造、下陆大道刷黑等主要干道的建设任务,栗山路二期、铜花南路、铜花北路、紫新路、铜鑫大道刷黑等工程建设也顺利完工,东方大道、谈山隧道及其立交桥、大广高速下陆段及其连接线、城际铁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实施了下陆大道等主次干道路灯安装、管网整治、立面整治和亮化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了广大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区形象。“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完成拆迁任务 35万平方米,建设还建楼近 2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由 10平方公里扩展到 13平方公里。 7、“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先后关闭了辖区内的全部小选厂和黄荆山、长乐山北麓 12家采石塘口,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淘汰小水泥的任务。“十一五”期间,万元 GDP 综合能耗年均下降 % ,累计下降 % 。初步形成了大江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施了余热发电、大江渣选、阳极泥提炼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节能降耗工作体系、监管体系、统计体系逐步完善,对重点能耗企业加大了跟踪监测力度。全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增强。 8、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10 年全区人口总量达 万人, 十一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左右。“十一五”期间, 下陆区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城区、全省科技示范园区、全省中医药服务示范城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城区和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义务教育中小学杂费减免政策全面落实,完成了老下陆、新下陆教育资源整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下陆三中新教学楼建设、中小学装修改造等一批项目,教学环境大为改观。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调整,实施东方和铜都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改造,建成 11 个村级卫生室, 全区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 实施全省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建成 11 个农村书屋,文化事业健康繁荣。此外, “十一五
下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下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