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x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1956)
1、 国民经济恢复
(1) 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原因: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搜刮③多年战争的破坏。
(2) 完成及意义: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创造了条件。
2、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一五计划” (1953—1957 “一化三改”)
(1) 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日的:一是加强国防的需要;二是加强工业化速度的需要。
(3) 成就:鞍钢三大工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4)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三大改造(1953—1956)
途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 买”政策,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将私营的资木主义工商业和平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 业。
成就与意义:三大改造基木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 系在屮国基木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屮共八大(1956年)
(1) 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当前屮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生产力的 矛盾②确立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屮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2) 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其正贯彻)。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 总路线——1958年屮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 会主义”。(反映了良好愿望,强调主观能动性但忽视了客观规律)。
(2) 大跃进:盲目追求工农业生产的指标,错在忽视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3) 人民公社化:有目扩大合作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稈度,错在片面调桀生产关系超越了 生产力发展水平。
(4) 麻果: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5) 教训:发展经济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
3、 国民经济的调胳先是纠正农村工作屮的咗啲错误,继而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木完 成。
失误:
“大跃进” f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958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 观规律。
1 959961
三年经济困难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