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二章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第一节 DIC 概 述
50年前 Schneider 墨西哥妇产科医生
微血栓
出血不止
止血药无效
凝血功能亢进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命名演变
去纤维蛋白综合征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消耗性凝血病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血管内凝血合并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凝血活酶中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血栓形成
消耗性血栓出血性疾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出血 休克
器官功能障碍
贫血
致病因素
激活凝血物质
凝血酶↑
微血栓
凝血物质耗竭
血液低凝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DIC概念:
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使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地微血栓。微血栓的形成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微血栓形成
:出血, 休克,器官功能障碍, 贫血
:凝血功能失常
DIC的分期 (P194)
高凝期: 凝血酶增多,微血栓形成
消耗性低凝期: 凝血因子、血小板消耗,
纤溶系统激活,出血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纤溶酶增多,FDP形成
出血加重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强大抗凝
: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DIC的分型:
代偿型 失代偿型 过度代偿型
2. 按代偿情况
凝血因子
血小板 消耗=生成 消耗>生成 消耗<生成
DIC程度 轻 急,重 慢性,恢复期
症状 不明显 典型 不明显
DIC的病因: (P191)
类 型
主 要 疾 病
感染性疾病
(最常见)
肿瘤性疾病
妇产科疾病
创伤及手术
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败血症; 病毒性肝炎、病毒
性心肌炎等。
各种恶性肿瘤 ,如胰腺癌、结肠癌、食管癌、肝癌、胃癌、白血病、肾癌、宫颈癌等。
流产、妊娠中毒症、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宫内死胎、子 宫破裂、剖腹产手术等。
严重软组织损伤、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脏器大手术、器官移植术等。
胎盘
中药:紫河车
病理生理学—DI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