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颈椎整复手法
(介绍沿矢轴小角度颈椎复位手法)
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陈忠和 研究员
概述
颈椎骨关节损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人。而继发临床症状者,称之为颈椎综合症,长期从事低头工作或头颈部活动频繁着,发病率较高。
由于颈椎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引发的头、面、五官、脑血管、神经和肩背、上肢症状,常被误为相应组织器官的病变而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充分认识颈椎的病损及其防治措施,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减少医药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大有裨益。
二、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
在整个脊柱中,颈椎的结构较为复杂和特殊,其中:环枢椎的关节面近似水平,其下方的关节面约呈45°角,对于各种方向的活动十分有利,其特点是:活动度大,稳定性差。
因此,颈椎关节容易发生移位,同时也不难予以整复。只是由于它关系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复位时宜慎之又慎。
环枢关节
环枢关节提供颈椎50%以上的旋转运动,作为一对互成突状的关节面前缘和后缘不能紧密结合,活动度大,稳定性差,当颈1、2作旋转运动时,容易寰椎侧块向前、后方向滑移,在颈后位片上,向前移动的一侧关节间隙增宽;反之,向后移动的,则变窄。
枕寰关节
提供颈椎屈伸活动,关节面互相嵌合,比较稳定。
影响颈椎活动和稳定性的肌肉
根据功能特点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控制头颈活动及稳定性有关的肌群:主要有枕骨下肌群(椎枕肌群),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以及其拮抗肌等。
第二组为悬吊上肢、胸壁并与其活动有关的肌群:主要有胸锁乳突肌(1)斜角肌群(2)斜方肌、(3)肩胛提肌等。
颈椎生物力学特征之一在于胜利活动度大、平衡稳定性差。在平衡状态下,动静力性平衡二者相互依赖,互为补偿。在失衡发生后,二者又互为因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颈椎动力平衡较静立平衡重要。失去静立平衡,临床症状的出现比较缓慢;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颈椎损伤退变-----静立平衡失调-----动力平衡代偿-------无明显症状 失代偿------症状出现。
颈椎损伤节段的确定:
颈椎关节突关节、横突压痛,肌紧张。或颈棘突病理性偏歪;
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有关的影像学检查。
注:颈椎棘突偏歪有三种情况:发育性偏歪、代偿性偏歪、病理性偏歪。棘突病理性偏歪有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研究资料表明,c2棘突极少有发育性骨性偏歪。
颈椎整复手法的选择
因医者的师从、经验和习惯的不同,颈椎的整复手法繁多,各具特点。在实际操作时又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变通,难能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本人认为,只要整复手法的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理想,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均可酌情采用。
以下介绍本人学习他人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沿矢轴小角度颈椎复位手法”。
此手法有别于既往沿颈椎“纵轴”旋转的传统手法,也不知该归属何宗何派,故有人戏称之为“迷踪”手法。
手法的特点:稳、准、轻、巧
沿颈椎矢状轴(冠状面)旋转,复位角度小,安全系数高;
针对性强,极少联动其他椎体;
避“痛”就“松”,灵活应变,患者易接受;
可一次整复相邻两个相反方向移位的椎体,减少对颈椎的多次扳动,避免手法的不良反应;
简便易行,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患者,一般不受环境、体位的限制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 文件大小809 KB
  • 时间2021-01-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