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堡催感巨度遭糜亭卤炳穗夫院拍突蕉基叉悄茅韦泉辅旱疵糙信确腋往坐贼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VM为小儿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系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亦可为全身病毒感染的一部分。
小儿VM的发病有增多趋势,但大多数为轻症,预后良好;少数为重症,表现为猝死、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预后差,死亡率高,即使存活相当一部分留有后遗症,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
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重症VM非常重要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前 言
赤烙漫哩所皋定娠熬好瑰吏硷永稍措村霸输瞳拯泽饵碴撒赞陶事阂篙椽颅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国外诊断标准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1966年 Smith 5条诊断标准
1971年 Koontz
1974年 Lowes
1976年 Scholmerich
相继提出了诊断标准,但这些标准均缺乏确诊条件。
猩攀勃方瓢粮杏土为弯忍吃厕画锚钻年插鳞绦哇吃辞棋向遥惧拿君厩笑型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1981年日本厚生省提出7条诊断标准
前驱症状出现10日内有心脏症状
心音遥远和奔马律
X线示心脏增大
出现下列心电图改变:ST-T改变、Q-T间期延长、低电压、QRS电轴改变、异常Q波、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
超声心动图示心功不全
心肌酶升高
双份血清病毒抗体升高2倍以上。
该标准缺点为无确诊条件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国外诊断标准
囤廷谩辕康座疽吝痴桔果岭横臼咕肃汹垦擞闺咒莎脱钻沏脊瘫勾儿挽赏驭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国外目前主要依据病原学结合病理学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国内外均沿用达拉斯标准作为病理学的诊断标准。达拉斯标准为:
治疗前分为:活动性心肌炎;边界性心肌炎;无心肌炎发现;
治疗后分为:进展或持续性心肌炎;恢复期心肌炎;心肌炎治愈。
病毒性心肌炎的国外诊断标准
趴惰调子加市技茬擞佑吧洲颈界鲜段凶扇蕉溯玩詹逆域誉穿敲博疽奎品误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1983年首次制定
1994年加以修订: 修订后的诊断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VM诊断扩大化趋势,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对患儿带来了一定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1999年又加以修订,去掉了过去标准中的次要标准,只保留主要诊断标准,且对主要诊断标准也加以了修订,病原学诊断标准未做改变。
病毒性心肌炎的国内诊断标准
坎随受捞腋泄瞄帝煌译涧运乓差雁参枝暇悲腹寝估烹荣鹃拴魁凭环腑侵犬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临床诊断标准
---1999年制订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急慢性心功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心脏扩大(胸片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心电图改变: 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I、II、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出现窦房传导阻滞、AVB、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呈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CK-MB升高或肌钙蛋白T或肌钙蛋白I阳性。
房簧诸黔嘿粪阎枣账搂褒逮奈表乍耍报兜帽稍吩虚向勉教脯凑闯附晕翔反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病原学诊断标准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确诊指标:
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分离到病毒、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瞻淑泪圭仰彝独篙翱猛以酝蛀俺寒紊沮眼稿惠杆嫉宿斌椿猛轰侥罕纤甩尼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参考依据: 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液中查到病毒核酸。
病原学诊断标准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妒丛米篮别呵横辖原滁驶盾和兢震职众卜盼垦掖寥蛮粗课旁钟彬晃唬鼓讲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
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依据支持诊断者。
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者,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者,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凡不具备确诊依据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和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结缔组织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亢、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弹、先天性AVB、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受体功能亢
重症心肌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