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萧红的评价.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萧红的评价
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
萧红在人们眼里是这样一个作家:富有
文学才华但却过早离世、留下了一些独特
但却并不很成熟的作品。
书中大多表现了萧红对于旧世界的愤怒,
但也流露出由于个人生活天地狭小而产生
的孤寂的情怀。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
萧红的大红大紫,萧红的成为“伟大
作家”,与女性主义在80年代进入中国并
被用于文学批评和研究有直接的关系
不妨说,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入中
国,才使萧红从一个在文学史上并不占有
重要地位的作家,一跃而成为一个大作家

孟悦、戴锦华两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女士以女
性主义的理论阐释《生死场》中的“女性身体”、
女性苦难”。在这种理论眼光下,《生死场》中
没有以人物为中心的情节,没有面目清晰的人物形
象,并非因为萧红力有未逮,并非因为萧红实际上
做不到这一步,而是一种刻意的“构思”,是一种
精心的选择。
总结
·林贤治:抗战之后,国家意识形态因为民族战争的兴起而
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萧红具有鲜明的个性主义、人道主
义和女性主义倾向的作品的价值不可能被充分认识。
她的《生死场》被当成了“抗战文学”,而她也因此被视
为一般的“左翼作家”,书中丰富的人性内容和非主流倾
向被遮蔽了。
这种情形一直延至八十年代,而这时,一种文艺思潮正好
为另一种文艺思潮所代替。一些与“鲁迅”、“左翼”相
关的作家和作品普遍受到轻视。尤其到了九十年代以后,
与思想知识界“告别革命”论相呼应,文学界贬损鲁迅及
左翼进步作家简直成了一种时尚。就这样,萧红成了前后
两种不同的文学思潮的牺牲品。

对萧红的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
  • 文件大小486 KB
  • 时间2021-01-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