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陕高速D6标段邱家湾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重庆业达劳务 编制人:
审批单位: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 审批责任人:
监理单位: 四川国际工程监理 审核人:
编制日期: 年10月 28 日 审批人:
第一章 综合说明
概述
(1)工程概况
邱家湾隧道处于大巴山边缘, 属低山地貌区。 测段高程通常720~864m, 最大高程864m, 相对高差144m, 沿线地形地势特点为中间高, 两侧低, 隧道最大埋深约108m, 最小埋深约14m, 属结构剥蚀地形。 邱家湾隧道设计为单洞分离式隧道, 左右线间隔24m左右, 属中隧道。 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LK22+830~LK23+405, 左线进口均在R=1350圆曲线上, 出口在R=1020圆曲线上, 隧道长575m; 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K22+790~K23+410, 隧道长度620m, 右线进口均在R=1600圆曲线上, 出口在R=1000圆曲线上。
(2)工程地质
本区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弧后”拉张盆地域。 和大巴山断裂带为界, 大致可分为两个结构带, 即沿线西南部川东印支褶皱带和沿线东北部南秦岭印支褶皱带。 隧址区未发觉全新活动性断裂经过。
邱家湾隧道进口岩层倾角较缓, 关键发育三组节理, 节理呈张开状, 无充填。 出口段岩层倾角大, 关键发育一组节理, 呈张开状, 充填粉粘粒。 隧道区产状较凌乱, 但总体呈单斜产出。 左、 右线进口岩层产状关键为240°∠13~32°, 出口岩层产状关键为247°∠75~82°。
a地层岩性
隧址区出露地层较少, 除第四系覆盖成外, 仅有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地层出露。
①残坡积(Qel+dl)碎石类土
黄褐色, 关键由泥质灰岩碎石组成, 松散~中密, 碎石径通常10-40mm, 部分达100mm, 碎石大部分呈弱风化状, 少许呈强风化状, 以粉、 粘土及砂充填, 雨季时常有地下表水下渗。 分布于隧道出口处, 层厚0-。
②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
泥质灰岩: 灰色, 细晶结构, 中-厚层状结构, 节理裂隙较发育, 强、 弱风化层, 分布于整个隧道, 厚度较大, 微风化层分布于洞身段。
强风化岩体破碎, 节理裂隙发育; 弱风化岩体较破碎, 节理裂隙较发育; 微风化层岩体较完整。
b水文地质
此次隧道钻孔内未见地下水, 隧道进出洞口均为泥质灰岩, 裂隙发育, 拟开挖隧道在侵蚀基准面以上切地形切割较深, 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依据初步勘察水质分析结果表明, 场地地表水水质为HCO2-Mg-Ca型水, 为淡水, , 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水对砼腐蚀评价标准判定: 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c气象特征
本工程地域地处亚热带, 属湿润季风性气候。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春旱、 夏热; 秋、 冬多绵雨, 日照少, 湿度大, 云雾多, 无霜期长; 为测区内气候基础特点。
据万源气象站历年统计, 元月最冷, ℃, 最低-℃, 7、 8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30~32
℃, ℃;
每十二个月4~5月和9~10月阴雨连绵。 , 降雨集中在7~9月, 占整年降雨量70%。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左右。
测区地表水体为冲沟水。 在隧道进、 出口流经, 均为季节性冲沟, 流量关键受大气降水控制, 平时近干枯, 雨季流量增加。
d地震烈度
依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1/400万), 该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对应地震基础烈度为Ⅳ度)。 。
e关键工程地责问题
在隧道进口地质情况关键为: 强风化泥质灰岩, 灰色, 细晶结构, 薄层状结构, 夹灰黄色泥灰岩, 节理裂隙较发育, 呈碎石状压碎结构, 上部溶孔较发育, 围岩拱部无超前支护时可产生大坍塌, 侧壁有时失稳, 洞室潮湿, 通常无地下水, 雨季有降水入渗时, 有滴水, 存在对隧道施工不利。 隧道出口地质情况关键为: 表面为薄层碎石类土覆盖, 下伏基岩为泥质灰岩, 灰色, 细晶结构, 薄层状结构, 其强风化带节理裂隙极发育, 呈碎石状压碎结构, 上部溶孔较发育, 岩层倾角较大, 围岩拱部无超前支护时可产生大坍塌, 侧壁有时失稳, 通常无地下水, 雨季有降水入渗时, 有滴水, 相对进口隧道施工难度增加。
依据
2021年度邱家湾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