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支持如果说二十一世纪以前的学习最多的支持来自于老师的话, 那么当今时代的学习需要的支持则更多的来自于网络。过去由于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 世界上的海量的学习资源无法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 人们的学习大部分是从老师那儿获得。老师向学习者提供资源、技术、学习指导, 成为学习者最主要也是最有力的学习支持。而现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开放, 越来越小。全球几乎所有的知名学校的资源都放到了网络上,我们利用可以连入网络的手持设备和终端设备就可以搜索、浏览、利用这些资源。因而, 我们在遇到问题时逐渐由向老师求教转向向网络求教, 我们常说的“百度一下”就是一例。在这里,搜索就是学习。可以说,网络的发展使老师对学习者的支持作用逐渐减弱,但是网络不能替代老师, 原因之一就是学习者情感的培养, 情操的熏陶, 信念和意志力的培养需要和真实的人接触、交互才能获得。网络的发展也使得学习的场所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传孔子杏坛设教, 收弟子三千, 授六艺之学。根据现有文献记载, 杏坛可以说是中国正式具有教室意义早期资料, 在那之前是否也有类似的场所并没有任何记录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教室出现之前,人们基本都是在做中学, 劳动中获得知识。教室出现之后, 老师把学习者召集到一起, 集体给予授课, 这时候的学习可以脱离了劳动。现在的网络时代里, 教室的概念被边缘化, 扩大化。我们所处的任何环境, 只要能让我们学习到知识, 都可以称作教室。而我们的学习也突破了实体教室的苑囿。现在我们在家里、办公室、大街上、公交车里, 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机、 PD A 等联网的终端设备进行学习, 逐步向泛在学习推进。学习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学习方式的变化。在教室内的正规教育已渐渐脱离主流, 非正规教育逐步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人们获得的知识,大部分不是来自于教室内的正规教育,而是来自于工作和生活中的非正规学习。学习支持的渠道增多, 学习场所的拓展, 使得我们---- 所有人, 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去。我们在听一个学者讲座的时候, 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登录微博进行实时报道讲座内容, 供其他不能亲临现场的人学习。互联网把学习的资源呈现出来,我们---- 所有人,利用联网设备, 利用这些网络资源, 进行学习。可以说互联网成为学习之网。人们从学习之网上找到的不仅仅是学习资源, 还有学习伙伴, 学习指导者, 还有虚拟的学习环境。学习之网赋予学习者更多的权利,使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学习路径或学习旅程。在网络应用的所有其他方面中,选择权才是使学习之网区别于其他学习形式的地方。全球范围的 E需求---- 第二把金钥匙:数字化学习和混合学习教育的载体更加多样化, 包括印刷材料、电报、留声机、无线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以及当前的因特网。每一种载体的出现和使用都使教育向前迈进了一步。学习的对象越来越多样化,学习组织变得更加多元化。数字化学习,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项目, 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根据个人情况把握学习进度。学习者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权。数字化学习需要更多设备的支持, 网络带宽、网络资源、网上教师等等。由于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面对面的交互, 网络学习中, 学习者与教师分布在异地, 所能进行的即时交互性要弱一些, 但是现在的即时通讯技术和软件的发展慢慢地解决了
世界是开放的--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