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待人黄泥河中学八年级( 123 )班吴武德指导教师尹爱蕊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诚信,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诚信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譬如《期行》中记叙了陈太丘与友约定出门,友人不讲信用失约且骂人的事。被七岁的小元芳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批得无地自容,告诫人们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乘船》一文中则通过华歆、王朗救助一个人前后所持的不同态度,说明做人要讲诚信,答应别人时要慎重考虑,许诺了就要尽力而为,不能失信和诚信待人之理……我不想过多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诚信只是伟人、名人才俱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诚信待人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履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闪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诚信的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诚信的民众。诚信待人是社会文明意识的一种体现,而诚信待人又建立在个人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社会上如果没有诚信,人们之间彼此猜疑,互不信任,会有一个美好的社会吗?不会!诚信是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灿烂的笑脸;诚信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缕春风;诚信,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诚信,是白衣天使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无私奉献的责任……诚信待人,还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去对待别人。我们从小接受文明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诚信待人、说话算数、一诺千金。然则说到行动,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吗?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求知。”所以我们要做到诚信待人, 就要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英国文学家斯威夫特这样形容谎言的丑陋:“说一次谎的人,很少能发现自己会负担多大的重荷。因为他不知道,为了说通一句谎话,不得不另外再发明二十句。”学会诚信待人,就要懂得谎言的危害性,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学会诚信待人,还要懂得承诺的重要性。无论对大事还是对小事,你的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去承诺。每个小小谎言的兑现,都是我们人生信用大厦的一块石子。俗话说:一诺千金,答应了别人的事却不兑现,给人留下轻诺寡信的印象,就可能对自己的信用造成长期的难以弥补的伤害。“千教万教教人
诚信待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