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诗与题画文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之后,在画面上题诗,以收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罗隐、韦庄等都有题画之作,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杜甫的题画咏物诗代表作是《画鹰》,诗云: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首诗把画中之鹰写得活而有神,你看它,仿佛挟风带霜而起,侧目而视,耸身而搏, 宛如真鹰一样。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以展翅飞翔了。何时让这卓尔不群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这最后两句鲜明地点出了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全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致远雄心和嫉恶如仇的激情, 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清人浦起龙给此诗以高度评价,不仅认为它具有巧妙的艺术技巧,而且表现了乘风思奋之心,嫉恶如仇之志,的确是很中肯的。真正把诗题在画上,始于宋代文人画的崛起之时。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大批诗家、画家,他们在绘画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著名的有宋代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郑思肖的《画菊》,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徐文长的《题墨葡萄》,清代郑板桥的《题画竹》等。其中最受人推崇的是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所题的惠崇画, 是一幅以早春景物为背景的春江鸭戏图,有地面景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有江上景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还有岸边景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嫩芽的芦笋。就这幅画而言,只画出了画家在自然界所能看到的景色,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和要靠经验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不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并列。全诗前三句实写了眼中所见,又以虚写作结,不仅丰富了画面,使其更加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余味无穷。如今,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早已失传,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成了独立的艺术品,成了众口传诵的名篇。题画文出现的时间比题画诗要晚,主要成就在现代,产生了一批题画的散文佳作,朱自清是其中的大家。《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朱自清题画文的代表之作。作者在此文的第一段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横幅左角之景:斜着的绿色帘子,黄色的茶壶嘴似的软钩,石青色的双穗
题画诗与题画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