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为确保医疗安全, 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 以及在非常时期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院特制定以下措施: 1 、医务人员必须依法行医。医务科负责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传染病防治法), 《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并以不同形式进行考核。 2、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 学习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程序,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落实三级查房制度,确保医院的医疗安全。 3、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提高全院职工的应急能力,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队伍。 4、加强传染病、医院感染、“发热门诊”分诊、接诊、消毒等管理, 一切按卫生部有关标准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医院消毒、污水处理均严格照章办事,定期进行自查。 5 、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查结果以简报形式通报全院。 6 、对新分配来院的,调入本院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章,明确职责, 方可上岗。二、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1 、凡住院病人及其陪伴,探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配合病区工作人员,做好病房安全工作。 2 、住院病人的大额现金和贵重物品,请勿带入病房,随身携带的物品要妥善保管,防止财物丢失。 3 、对于非主管医务人员或不熟悉人员的问诊、查体、发放口服药物等,病人有权拒绝,同时要及时报告病房工作人员和医务科。 4 、禁止在病房内使用酒精炉、煤油炉、电炉及其它燃具,对不听劝阻的,病房工作人员有权没收违章使用的燃具,造成后果者要承担一切责任。 5 、病人及陪伴、探视人员不准携带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宠物及其它不应携带的物品进入病房,对违反规定者,除当即没收外,将报告公安机关予以处理。 6 、值班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电源、气源、氧气等的管理,发现不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通知医院有关部门,防止事故发生。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l 、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防范医疗事故及重大医疗过失的意识。 2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各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规范操作、依法行医。 3 、医院各部门、各科室间密切配合,以保障医疗安全。 4 、凡造成病人致残或可能致死的事情,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报告医务科,医务科逐级上报。 5 、医务科接报告后应迅速组织力量抢救,把病人的损害降至最低。四、医疗质量与服务信息及时收集、分析与报告制度 1 、医务科、市场部、医疗质量小姐每月到科室检查,收集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信息。 2 、在检查、收集中发现问题,立即指出,要求整改,发现中级以上缺陷,立即上报主管副院长。 3 、医疗质量小姐成员到发现问题科室组织讨论,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五、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制度 l 、全院医务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意识,保障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 2 、各科室要组织开展医疗职业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开展职业安全监督,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 3 、医务科要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组织实施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组织制定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4 、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及时受理、处理投诉,发现问题,坚决整改。要确保医疗设备、设施处于正常和安全的接待状态, 以确保病人的抢救治疗和诊断, 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医疗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修制度,保证能随时提供维修服务。 5 、要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转,防止漏电、漏气、漏水等情况的发生,要确保双路供电系统运转正常和自备发电配送能力, 保证手术室、导管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血液透析室、血库等重点部门的用电需要, 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 消防设备安全, 标志醒目, 专人管理。建立消防预警系统, 不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6 、遵照执行医用放射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对放射科、检验科、配电房、压力容器、电梯等部门的安全管理, 严格依据医疗废物处理及污水排放的有关规定执行, 确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100 %, 污水排放达标。培训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遭受感染( 含化学、放射以及锐器损伤等各类损伤) 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并建立特定职业员工的健康当案。六、医用放射性物质
医院管理临床制度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