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栾城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8·乐山)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蔗糖 B . 牛奶 C . 酒精 D . 白醋 2. (2分) 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 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 B .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 . 给铜绿加热,固体颜色由绿色变为黑色 D . 往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3. (2分) 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实验事实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 .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C . 充分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 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4. (2分) (2019·和平模拟)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 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 将t℃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 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a,b的饱和溶液所需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 5. (2分) (2017九上·崇明期末) 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 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100g水 C . 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 . 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6. (2分) (2017九下·宝山期中) 加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牛奶 B . 白糖 C . 面粉 D . 植物油 7. (2分)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剂的质量减少 B .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 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8. (2分) (2019·新和模拟)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 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9. (2分) (2017·无锡模拟) 如图所示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稀释10%NaOH和10% H2SO4 B . 向等量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C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10. (2分) (2017·西湖模拟)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B .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 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 . 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11. (2分) 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B . 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 C . 将10g食盐溶于90g水中形成的溶液 D . 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 12. (2分) (2018·南京模拟) 下列有关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 . 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