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总结
1。 蛋白质pI: 在某一pH溶液中, 蛋白质解离为正离子和解离为负离子过程和趋势相等, 处于兼性离子状态, 该溶液pH值称蛋白质pI。
2。 模体: 在蛋白质分子中, 二个或二个以上含有二级结构肽段, 在空间上相互靠近, 形成一个特殊空间现象, 含有特殊生物学功效。
3。 蛋白质变性: 在一些理化原因作用下, 蛋白质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 从而造成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现象。
4。 试述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其结构特点。
(1)蛋白质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相对空间位置, 并不包含氨基酸残基侧链构象。 关键包含, α-螺旋、 β-折叠、 β-转角、 无规则卷曲四种类型, 以氢键维持二级结构稳定性。
(2)α-螺旋结构特点: a、 单链、 右手螺旋; b、 氨基酸残基侧链在螺旋外侧; c、 , ; d、 每个残基-NH和前面相隔三个残基-CO之间形成氢键; e、 氢键方向和螺距长轴平行, 链内氢键是α-螺旋关键原因。
(3)β-折叠结构特点: a、 肽键平面充足伸展, 折叠成锯齿状; b、 氨基酸侧链交替在锯齿状结构上下方; c、 维系依靠肽键间氢键, 氢键方向和肽链长轴垂直; d、 肽键N末端在同一侧---顺向平行, 反之为反向平行。
(4)β-转角结构特点: a、 肽链出现180°转回折“U”结构; b、 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第二个氨基酸残基常为脯氨酸, 由第1个氨基酸C=O和第4个氨基酸残基N-H形成氢键维持其稳定性。
(5)无规则卷曲: 肽链中没有确定结构。
5。 蛋白质理化性质有: 两性解离; 蛋白质胶体性质;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紫外吸收性质; 蛋白质显色反应。
6。 核小体(nucleosome): 是真核生物染色质基础组成单位, 有DNA和5种组蛋白共同组成。 H2A、 H2B、 H3和H4共同组成了核小体关键组蛋白, , 关键颗粒之间经过组蛋白H1和DNA连接形成串珠状结构称核小体。
7。 解链温度/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 在DNA解链过程中, 紫外吸光度改变∆A260达成最大改变值二分之一时所对应温度称为DNA解链温度, 或称熔融温度(Tm值)。
8。 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 在一些理化原因(温度、 pH、 离子强度)作用下, DNA双链间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使双链DNA解离为单链, 从而造成DNA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 称为DNA变性作用。
9。 试述细胞内关键RNA类型及其关键功效。
(1)核糖体RNA(rRNA), 功效: 是细胞内含量最多RNA, 它和核蛋白体蛋白共同组成核糖体, 为mRNA, tRNA及多个蛋白质因子提供相互结合位点和相互作用空间环境, 是细胞合成蛋白质场所。
(2)信使RNA(mRNA), 功效: 转录核内DNA遗传信息碱基排列次序, 并携带至细胞质, 指导蛋白质合成。 是蛋白质合成模板。 成熟mRNA前体是核内不均一RNA(hnRNA), 经剪切和编辑就成为mRNA。
(3)转运RNA(tRNA), 功效: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多种氨基酸载体, 将氨基酸转呈给mRNA。 转运氨基酸。
(4)不均一核RNA(hnRNA), 功效: 成熟mRNA前体。
(5)小核RNA(SnRNA), 功效: 参与hnRNA剪接、 转运。
(6)小核仁RNA(SnoRNA), 功效: rRNA加工和修饰。
(7)小胞质RNA(ScRNA/7Sh-RNA), 功效: 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信号识别体组成成份。
10。 试述Watson-Crick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关键点。
(1)DNA是一反向平行、 右手螺旋双链结构。 两条链在空间上走向呈反向平行, 一条链5’→3’方向从上向下, 而另一条链5’→3’是从下向上; 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在双链外侧, 碱基在内侧, 两条链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 A和T经过两个氢键配对, C和G经过三个氢键配对, 碱基平面和中心轴相垂直。
(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 , 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 , , 。 DNA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小沟。
(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维系横向靠两条链之间互补碱基氢键, 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碱基堆积力维持。
11。 酶活性中心: 酶分子必需基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总结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