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寄生虫图谱.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者:作者未知  来源:食品伙伴网  时间:2007-7-28 15:53:47     【字体:小 大】
  毛首线虫
  寄生于盲肠。整个虫体形似鞭子,亦称鞭虫。虫体较大,呈乳白色,前部细长, 为其食道部,约占虫体长度的2/3,后部粗大,为其体部。 但毛首线虫的感染性幼虫 是在虫卵内发育而成,并不孵化出来,在外界仅以感染性虫卵的形式存在。
  钉螺
  钉螺是一种贝类,它跟田螺、蜗牛一样,也是有一个右旋贝壳的腹足类。因为它很小,很像小螺丝钉,所以又被称为钉螺蛳,或简称钉螺。
  钉螺的贝壳随着种类和地区的不同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壳面有纵的肋纹,有的壳面光滑。
  钉螺的头部很发达,两个触角细长。在触角的基部外侧长着眼睛。它的吻和田螺的吻很相像,吻的前端有口,口里面也有齿舌。
  钉螺是能够水陆两栖的螺类。幼体多喜欢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喜欢生活在水线以上潮湿地带的草丛中。钉螺孳生的环境条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个是“水网型”,指一些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钉螺多沿水线孳生于河流、灌溉沟渠等处,在水田、池塘中极少发现。在这类地区孳生的钉螺贝壳较厚,壳面有较细的纵肋;一个是“湖沼型”,指湖沼地区,钉螺多生活于湖沼沿岸带的湖汊、洲滩、草滩,江河沿岸的芦苇滩等处,这类地区孳生的钉螺贝壳大而厚,壳面纵肋粗大;再一个是“山区型”,指山地,钉螺主要分布于河道、稻田中,有些地区的山坡草地上也有,这些地方的钉螺贝壳较薄,壳面光滑无纵肋。
  钉螺为雌雄异体,卵生。整年都可进行交配,以春季交配者最多,秋季次之。从11月到次年7月都可产卵,但以3—5月产卵最多。卵产于潮湿的泥土中,在适宜的温度下(16—23℃)不到一个月幼体即可孵出。孵出的幼体在食物丰富,气温适宜的情况下,两个月即发育成熟。
  在淡水里生活的螺类中,有很多种类都是人类或牲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些寄生虫有一个阶段必须要生活在这些螺类的身体里,才能够再传染到人体或牲畜的身体里去,如果缺少了这个阶段,寄生虫就不能完成它的生活史,因而就不能继续生活,当然也就不能传染到人体或牲畜的身体里去了。所以,这些螺类就成了传染某些疾病的媒介了。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而这种寄生虫又是引起危害我国人民非常严重的慢性病——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于南方的13个省、市。它寄生在人体的门脉系统的小血管里,其代谢物有毒,能破坏人体的组织,使人失去生理上的正常功能。因此,消灭钉螺是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并殖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也称肺吸虫病,其病原为复殖目,并殖科,并殖属(Paragonimus)的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主要感染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寄生部位为肺脏。我国已有18个省、市、自治区有报道,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 虫体呈深红色,肥厚,卵圆形,体表有小棘,大小为75~16mm×4~8mm,厚35~5Omm。腹面扁平,背面隆起。口、腹吸盘大小相似,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横线稍前。两条肠管形成3~4个弯曲,终于虫体末端。睾丸2个,分5~6枝,并列于虫体后1/3处。卵巢分5~6叶,位于睾丸之前。卵黄腺很发达,分布于虫体两侧。子宫内充满虫卵,与卵巢的位置相对。虫卵呈金黄色,椭圆形,不太对称,大小为75~118μm×48~67μm。
    生活史  发育需2个中间宿主。第1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2中间宿主为甲壳类。成虫在肺部的包囊内产卵,沿气管系统人口腔,咽下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毛蚴孵出。毛蚴钻入第1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尾蚴阶段。尾蚴离开螺体进入第2中间宿主体内变为囊蚴。犬、猫及人吃到含囊蚴的第2中间宿主,如溪蟹和喇蛄后,囊蚴在肠内破囊而出,进入腹腔,在脏器间移行窜扰后穿过膈肌进入胸腔,经肺膜人肺脏。虫体在体内可活5~6年。因有到处窜扰的习性,还常侵入肌肉、脑及脊髓等处。
    致病机理  虫体的致病机理主要是移行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代谢产物所导致的免疫病理反应。移行的幼虫可以引起腹膜炎、胸膜炎和肌炎。成虫在肺部寄生时,由于虫体的刺激和虫卵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导致小支气管炎和增生性肺炎。
    症状  患猫和犬表现精神不振、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等。窜扰于腹壁时可引起腹泻与腹痛。寄生于脑部及脊髓时可引起神经症状。
    诊断  根据粪检或痰检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进行诊断。间接血凝试验和ELISA也可作为辅助诊断。
    治疗
(1)吡喹酮:每千克体重3~1Omg,1次口服。
(2)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5~25mg,口服,1次/d,连用6~12d。
(3)苯

寄生虫图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14042****
  • 文件大小608 KB
  • 时间2021-01-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