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常见植物害虫
蚜虫 同翅目 蚜科
形态特征: ~, 多数约2毫米。 有时被蜡粉, 但缺蜡片。 触角6节, 少数5节, 罕见4节。 腹部大于头部和胸部之和。 蚜虫分有翅、 无翅两种类型, 体色为黑色。
为害症状: 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后面、 嫩茎、 生长点和花上, 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汁液, 使细胞受到破坏, 生长失去平衡, 叶片向后面卷曲皱缩, 心叶生长受阻, 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 甚至全株萎蔫枯死。 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 滴落在下部叶片上, 引发霉菌病发生, 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降低干物质积累。
为害植物: 本科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大部分种类是粮、 棉、 油、 麻、 茶、 糖树木等经济植物关键害虫。 春季对于很多园林树木嫩梢危害也较大。
防治措施: 分为苗蚜和穗蚜两个危害阶段, 应采取“挑治苗蚜、 主治穗蚜”策略。 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头、 益害比大于1∶500时, 每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 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倍液喷雾, 10%蚜虱净60-70克; 20%吡虫啉2500倍液; 25%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
大袋蛾(蓑蛾) 鳞翅目 蓑蛾科
形态特征: 雌幼虫较肥大, 黑褐色, 胸足发达, 胸背板角质, 污白色, 中部有两条显著棕色斑纹, 雄幼虫较瘦小, 色较淡, 呈黄褐色。 雌雄异形, 雌成虫无翅, 乳白色, 肥胖呈蛆状, 头小、 黑色、 圆形, 触角退化为短刺状, 棕褐色, 口器退化, 胸足短小。 雄虫有翅, 翅展26~33毫米, 体黑褐色, 触角羽状, 前后翅全部有褐色鳞毛, 前翅有4~5个透明斑。
为害症状: 幼虫取食树叶、 嫩枝及幼果, 大发生时可将全部树叶吃光, 是灾难性害虫。 以丝撮叶或少许枝梗营造囊护体, 幼虫隐匿囊中, 袋囊随虫龄不停增大, 取食迁移时均负囊活动。 该虫通常在干旱年份最易猖獗成灾, 6~8月总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时, 将会大量发生, 在509毫米以上时发生少, 不易成灾。
为害植物: 法桐、 枫杨、 柳树、 榆树、 柏树、 槐树、 银杏、 油茶、 茶树、 栎树、 梨树、 枇杷及玉米、 棉花、 杨梅等多个林木、 果树和农作物。 以蔷薇科、 豆科、 杨柳科、 胡桃科及悬铃木科植物受害最重。
防治措施: 秋、 冬季树木落叶后, 摘除越冬护囊, 集中烧毁。 幼虫孵化后, 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倍液喷洒。
星天牛 鞘翅目 天牛科
形态特征: 星天牛体翅黑色, 每鞘翅有多个白点。 它体长50mm, 头宽20mm。 体色为亮黑色; 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点; 翅鞘散生很多白点, 白点大小个体差异颇大。 老熟幼虫体长38-60毫米, 乳白色至淡黄色。 头部褐色, 长方形, 中部前方较宽, 后方溢入;
额缝不显著, 上颚较狭长, 单眼1对, 棕褐色; 触角小, 3节。
为害症状: 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 严重影响到树体生长发育。 幼虫通常蛀食较大植株基干, 在木质部乃至根部为害, 树干下有成堆虫粪, 使植株生长衰退乃致死亡。 成虫咬食嫩枝皮层, 形成枯梢, 也食叶成缺刻状。
为害植物: 幼虫危害柑橘、 柳树等植物, 成虫咬食嫩枝皮层, 形成枯梢, 也食叶成缺刻状。 大部分松、 柏、 柳、 榆、 核桃、 柑橘、 苹果、 桃和茶等, 一部分棉、 麦、 玉米、 高粱、 甘蔗和麻等, 少数木材、 建筑、 房屋和家俱等。
防治措施: 利用包装化肥等编织袋, 洗净后裁成宽20-30厘米长条, 在星天牛产卵前, 在易产卵主干部位, 将编织袋裁成条缠绕2-3圈, 每圈之间连接处不留缝隙, 然后用麻绳捆扎, 防治效果甚好。 经过包扎阻隔, 天牛只能将卵产在编织袋上, 其后天牛卵就会失水死亡。 也可使用蛀虫一插灵, 基础能够防除树木六个月没有虫害。
蚧壳虫 同翅目 盾蚧科
形态特征: 雌虫无翅, 足和触角均退化; 雄虫有一对柔翅, 足和触角发达, 刺吸式口器。 体外被有蜡质介壳。 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 雌体下或雌虫分泌介壳下。 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 能飞, 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 终生借居在枝叶或果实上
为害症状: 介壳虫为害叶片、 枝条和果实。 造成叶片发黄、 枝梢枯萎、 树势衰退, 大量掠夺植物汁液, 破坏植物组织, 引发组织退色、 死亡; 而且还分泌部分特殊物质, 使局部组织畸形或形成瘿瘤; 当介壳虫大量发生时, 常密被于枝叶上,
慈溪常见植物害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