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自然灾难和防治(高三一轮复习)
第四课 干旱、 洪涝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 问题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高考考点
考点解读
高考展望
简述干旱、 洪涝灾难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 结合实例说明中国中国旱涝灾难多发区自然环境特点。
、 洪涝成因及危害; (关键)
、 洪涝灾难分布特点; (关键)
、 洪涝灾难直接和间接影响。 (难点)
, 能正确评价地质灾难和人类活动关系。
从考查内容上看, 关键考查关键干旱、 洪涝成因、 危害、 防御方法, 多以图文资料切入, 侧重提取信息能力,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利用知识能力。
【教学过程】
考点一: 干旱形成原因、 分布、 危害及防御
【合作探究】
1、 干旱和旱灾有什么区分和联络?
2、 旱灾多发生在哪些地域?
3、 中国旱灾有什么特点?为何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4、 旱灾和涝灾有什么关系?为何?
【知识归纳】
1、 干旱和旱灾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一个现象, 旱灾是一个因干旱而形成灾难。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 植物生长需要,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旱灾
干旱
2、 旱灾特点
连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渐发性特点。
3、 旱灾分布
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干旱、 半干旱地域。 非洲、 亚洲和大洋洲内陆地域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地域, 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地域。
中国有四个旱灾多发地域: 华北、 华南、 西南和江淮地域。 列表进行比较分析:
旱灾多发区
多发时间
关键原因
华北地域
春季
春季气温回升, 蒸发旺盛, 降水少, 地表径流少, 正直小麦返青时节, 缺乏严重。
华南地域
夏秋季节
纬度低, 气温高, 蒸发旺盛; 夏季风不稳定性, 造成降水异常偏少。
西南地域
一年四季全部有, 多春旱
季风气候不稳定性, 造成降水季节改变和年际改变大; 喀斯特地貌广布, 下渗严重, 地表水缺乏。
江淮地域
夏秋季, 伏旱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少; 此时正值伏季, 气温高, 蒸发旺盛, 加剧旱情。
4、 旱灾危害
(1)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 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2)地表径流降低, 造成水运中止, 水力发电降低, 人畜饮水困难, 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
(3)可能引发饥荒、 难民潮、 火灾、 土地退化等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5、 旱灾防御方法
(1)修建水利工程, 如修建水库、 蓄水池, 跨流域调水等。
(2)调整农业结构, 改善浇灌技术。
(3)培育耐旱作物。
(4)营造农田防护林网, 改善耕作制度。
(5)节省用水, 防治水污染。
【典例解剖】(.山东卷) 干旱灾难是中国关键气象灾难之一。 下图反应了中国1950-1991年间不一样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影响, 读图回复下列问题。
(1)判定图中旱灾最严重地域(写序号)
旱涝灾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