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19课《大象的耳朵》示范课评课记录
X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下册19课《大象的耳朵》。听了X伟老师的课后,对我非常有启发,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课件制作简洁大方。
首先,X老师的课件背景采用纯色-米黄色,配图的数量不多但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其次,幻灯片播放的过程中也没有使用很多花哨的动画效果,老师引导学生用横线画出小兔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并在PPT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正确的标记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分析课文时离不开标自然段,X老师在PPT上用红色数字标记自然段,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标记自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我们目前学习的部分,将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上。最后,老师在呈现课文内容的时候,字体采用的是楷体。不少学者均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时,在字体选择上建议使用楷体,因为楷体有助于学生认读汉字,符合学生汉字书写习惯。
朗读形式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在面对语文学习时,非常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课文的情感。如何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大家普遍认为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读。
读有很多形式,例如默读,齐读,领读,分组读、分角色郎读等。读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切忌形式单一。X老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在初读课文时采用了自由读,在分析单个句子时采用的是点读 和齐读;在涉及到对话的部分时采用分组读、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不同角色的情感表达。
三、在读中思考,在学中领悟
读并不是无目的的读,读的过程中老师也会根据课文需要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X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想一想小兔子是什么语气?”引导学生感受小兔子好奇、疑惑的情感;通过提出:“为什么小兔子觉得大象的耳朵出毛病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通过提问“大象面对质疑会想什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分析句子的时候,抓住了关键词。X老师在分析句子时通过抓关键词指导学生朗读的语气以及对问题的思考、理解。例如,分析副词:“怎么”、“一定”、“也”、“都”、“真的”、“得”、语气词“咦”,形容词“不安”等,引导学生体会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及其他小动物们对大象
耳朵耷拉着的好奇和疑惑以及大象在听完大家对他说的话后内心的不安和对自己的怀疑。
四、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首先,整个教学环节完整,流畅,包含导入,初读课文,研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等。其中导入部分采用看图猜动物耳朵的方式,非常具有吸引力。其次,学生在进入正式的课文学习前,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有整体的把握。在这里,X老师设计了填空题,通过合作等形式回忆刚才读过的课文内容,梳理了故事脉络。再次,在讲到“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这句话时,首先给出大象和扇子的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并在
二年级下册19课《大象的耳朵》评课记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